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47篇
劳动科学   9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50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338篇
社会学   86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启动民事再审的主体制度是再审环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现行启动再审的主体制度有许多弊端,与法院、检察院以及当事人应承担的职能和扮演的角色不相符合。应充分考虑程序的安定性、当事人的诉讼参与权等多方面因素,在此基础上取消法院的启动再审权,严格限制检察院的权力,而赋予当事人启动再审的决定权。  相似文献   
72.
辞职,是劳动者撤销自己的缔约行为的行为,是单方免除自己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义务的行为。无论有无理由,理由为何,均不影响其辞职行为的效力。而用人单位之所以要承担经济补偿,是因其不履行义务而产生了法定违约责任,与劳动者的辞职理由毫不相干。法定解除权与无因解除权的根本区别,不在于辞职书上是否写有法定事由,而在于用人单位是否发生了第三十八条规定的法定情形。《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苏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指导意见》第15条第2款值得商榷;而《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与第四十六条第一款在表述上也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73.
我国民事再审新证据的立法层次不高,规定不甚明确,导致司法人员理解差异较大,适用时掌握标准不统一。类似案件的裁判结果出现差异,有损裁判的公信力和司法权威。司法实践中应当适度从宽掌握认定新证据的标准,科学合理地界定再审新证据。  相似文献   
74.
本文首先分析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和区别,阐述了财务会计上升为管理会计的理由,阐述了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职能新认识,重点描述了管理会计中业绩考核的认识问题,最后阐述了构建我国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75.
对于被告人在判决宣告前揭发他人犯罪或提供侦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线索,而在刑罚执行期间查证属实的,应认定为立功.在适用何种审理程序救济的路径选择上笔者倾向作为减刑根据在审理减刑案件程序中予以减刑进行体现为宜,而不是轻易启动审判监督程序予以改判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以影响生效判决的既判力.  相似文献   
76.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是指检察机关对确有错误的生效裁判或者具有法定情形的调解书,不采用抗诉方式,而是向同级原审法院提出纠正建议要求其自行启动再审程序进行重新审理的一种监督方式.  相似文献   
77.
小妹决定要嫁给张奇时,我们全家都是反对的。小妹刚过20岁便出落得明眸皓齿,婷婷玉立,如一朵婷婷的水莲花,灿灿地绽放着青春的芳华。大学毕业后进了本市一家合资公司做了白领,  相似文献   
78.
郑夏 《兰州学刊》2012,(8):175-180
诈害诉讼的频繁出现,使对第三人的权利保障变得越来越重要。文章首先从2008司法解释入手,分析我国目前的立法现状。然后比较再审之诉和第三人撤销之诉,得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为保护第三人权利提供更好的途径选择。最后,借鉴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域外规定,提出我国构建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的具体建议,建立完整的第三人权利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9.
“当!”“现在我宣布,就孙建晓关于状告父母强迫其上兴趣班的事,进行公开审理。请原告陈述你的诉讼理由。”法官爷爷戴着我给他做的纸帽子,右手拿着拖鞋往桌子上一拍,“法庭现在正式公审!”  相似文献   
80.
王黎歌 《现代妇女》2013,(12):54-54
再审制度对于我国审级制度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搭建申请再审权利行使的程序性框架,对切实解决当事人“申诉难”的问题,减少涉法涉诉上访现象的发生,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再审程序中对当事人启动权的规定并不完善。本文从当事人再审启动权运行的现状、存在瑕疵的原因及解决途径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