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18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155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299篇
社会学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考古新资料不断出现,大量出土两周文献农业资料相继面世,和传世文献农业资料共同成为两周乃至先秦农业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界对出土两周文献农业资料的研究成果总体上比较零散:既无系统的整理,又缺乏宏观研究和整体把握。重视和加强出土两周文献农业资料的研究,不仅为相关研究提供更丰富的资料,而且将之与传世文献农业资料互为参证、补充,以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先秦农业研究。  相似文献   
52.
运用出土简帛文献校证《说文》字义7例。有的是校证今本《说文》讹误者,有的是证明后代学者以为《说文》误而实际不误者。此外,运用出土简帛文献印证《说文》收字不误者15例。《说文》中有些字传世文献没有用例或用例晚出,无法证实这些字是汉代及汉以前的用字还是后人妄加。新出简帛文献可以提供用例证明《说文》收字释义不误。  相似文献   
53.
"出土文献字词对应考察研究"指以历史上某一个或几个时期的出土文献为材料,对其中一字记多词、一词用多字、字词交叉对应等复杂字词关系开展的整理研究.考察可知,近二十年出土文献字词对应考察研究的理论、视角、术语、方法都有差异.如研究视角有"单向视角与双向视角""静态视角与动态视角""封闭视角与开放视角"的不同,研究术语有字用与用字、字与词、通假与假借的区别,等等.综合而言,近二十年出土文献字词对应考察研究存在少见对复音词对应关系的考察研究、词的界定问题还有较大讨论空间、缺少动因探讨等不足.这些都是今后研究应该填补和加强的.  相似文献   
54.
周建忠 《中州学刊》2015,(3):140-144
楚辞研究是一个高难度、高水平的选题。它可以夯实国学的基础,可以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自上而下的追踪,完全能够产生有影响的学术成果。楚辞研究者应重视楚辞的文本研究,应继续探索传统的疑难问题,应建立各自的学术方向。从总体上看,我们首先应该继承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然后才能够超越它们。研究方法没有新与旧、保守与开放的区别。评价研究方法的优劣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看它们能否解决问题。就当今的楚辞研究整体情况看,学界的跨学科研究已经进入了更加广泛和深入的阶段。应当着重提醒的是,我们在多学科、跨学科研究中,必须遵循"适度性原则",尽量避免任意性和过度诠释。  相似文献   
55.
谢建忠 《兰州学刊》2015,(2):124-130
吐鲁番阿斯塔那五○六号墓出土的第三十五件文书为交河郡长行坊部分驿馆的马料帐,时间全部为天宝十三年,所涉及人物多为当时安西北庭及朝廷遣使的军政官员。这件文书为研究岑参在北庭的行年、岑参诗中的相关人物和岑参北庭诗中的重要事件,提供了一些可靠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56.
《上博六·用曰》20号简的“绤”是“裕”的异体字,和典籍中训为粗葛的“绤”并非同一个字.原整理者阙释的“(袭)”是“褊”的异体字.“裕”和“褊”在简文中相对为言,表示君主的宽容和褊急.从出土古文字资料来看,后世从“扁”得声的“褊”“偏”等字的上古音应该归入元部.  相似文献   
57.
汉画是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及其铭文等的合称,是出土汉代文物中的瑰宝,蕴涵着古人的生活方式、环境观念与审美趣味,深刻地反映了他们对于人与自然关系这一环境美学基本问题的理解。汉画显示,具有神性的自然培育生命,肯定和支持人的生存生活,针对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它会以灾异、殃咎的方式进行警示和报复。他们对环境美的理解可分为三个层次:适宜生活和居住、有利于人实现愿望、让生活在其间的人们产生快乐的情致和幸福感。汉代环境美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生活中审美,二是审美与功能相统一,把生活环境建成可用可赏的景观工程。这种建基于生活欣赏活动之上的环境审美模式,是对西方现行环境审美模式的重要补充。不仅展示了古代环境美学的理论高度,而且还深刻地触及了当今环境审美的理论困境,对于当今环境美学的思想体系构建而言,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8.
出土医书中的情态副词共有“私”“难以”“易”“善1”“更”“相”“固”“自”“善2”“强”“慎”“孰(熟)”“善3”13个,以单音词为主,医书中新产生的情态副词有“难以”“孰(熟)”“故”和“慎”4个.可以看出,先秦两汉时期,出土医书不断有新的情态副词产生,但是最核心的情态副词没有变化,情态副词类别的详尽和表义具体体现了出土医书口语性强的特点.考察出土医书中的情态副词,对于纵向理解先秦两汉情态副词的使用情况及语义的发展路径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9.
本文主要依据《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刊布的文书,考证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吐鲁番文书中所见的坞堡,并探讨文书中反映的胡姓与胡名问题,以期进一步深化对中古西域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60.
张玉金 《殷都学刊》2011,(3):102-110
出土战国文献中的"殹"和"也"不是一个词的两种不同的书写形式,而是两个不同的词:"也"属通语,"殹"为秦国方言词。"殹"有用作句末语气词和句中语气词两种用法。句末语气词"殹"可用于陈述句之末(包括单句、复句、分句之末),表示判断、确认肯定的语气;用于疑问句、祈使句末的"殹"也是如此。句中语气词"殹"可用于主语、状语、定语之后,也可以用于转折短语之中,都表示停顿语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