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劳动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31篇
社会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轻微犯罪已成为我国犯罪主要类型,只增不减的犯罪前科状态,不符合我国轻罪化治理体系的要求。轻微犯罪前科制度存在罚过其罪、于法无据和不当株连等问题,对此应该进行理性反思。消除轻微犯罪前科是体现刑法谦抑性、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以及帮助轻微犯罪人顺利回归社会所必需的措施。构建消除轻微犯罪前科制度,可以借鉴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战时缓刑制度和其他国家的相关立法经验。在具体操作上,消除条件应采取统一形式和实质条件相结合,消除方式可以采取法定自动消除、当事人申请消除和法院依法裁判消除等多种方式。消除轻微犯罪前科制度,还要贯彻到非规范性社会评价领域,禁止因前科而产生株连效应。  相似文献   
32.
陈家林  吴珂 《天府新论》2024,(3):122-134
企业犯罪后会触发在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政策文件、内部规定等规范中设定的以限制、剥夺其资格、能力、利益为主要内容的附随后果。企业犯罪刑罚附随后果虽然能够契合国家进行单位犯罪治理的需求并因应国民对于重刑主义的期许,但是严厉的刑罚附随后果产生了明显的“水波效应”“叠加效应”“边际效应”,成为犯罪企业复归社会的巨大负累。在刑罚人道与惩罚理性的时代,应以法益可恢复性作为企业犯罪治理的重要基础,尊重企业的犯罪自控能力,实现犯罪企业的社会复归目标。为此,首先要对现有企业犯罪的刑罚附随后果进行规范化梳理,实现刑罚附随后果的合比例配置;其次要严格把控企业犯罪的认定标准并建立刑事合规的溯源治理方案,从刑罚源头断绝附随后果的产生;最后要以刑事合规为中心建立企业犯罪一体化规制机制,明确其在行政责任和社会性制裁中的激励效力,实现刑罚—行政责任—社会性制裁的融合规制。在提供有效规避刑罚附随后果的刑事实体法路径后,应同时构建法人犯罪后的前科信息查询、使用机制,避免在实践中因法人犯罪信息使用无序对企业造成次生伤害。  相似文献   
33.
范长亮 《现代妇女》2014,(6):137-137
由于很对曾经被判处刑罚的未成年在之后回归社会时,常常会遇到社会各界的歧视,对未成年人建立完善的犯罪前科消灭制度势在必行。本文将结合《刑法修正案(八)》及新《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从前科消灭制度的概念、特征等方面出发,对现有制度下,探讨如何实行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消灭制度,以期我国早日构建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消灭制度。  相似文献   
34.
前科消灭制度对于保护未成年人免负过重的法律负担、顺利复归社会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虽然加入了某些保护未成年人的国际公约,但未将公约中确立的前科消灭的精神切实贯彻到立法、司法实践当中去;刑法修正案(八)对未成年人的前科报告作了相应的限制,新的刑事诉讼法也规定了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虽然有其进步意义,但也都带有明显的不彻底性,距离未成年人前科消灭这一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  相似文献   
35.
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自在地方试行以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该制度能够有效地防止未成年人再犯罪,并帮助他们重新被社会接纳。但是,该制度在我国还处于摸索阶段,不可避免会出现些问题。  相似文献   
36.
廖加 《现代交际》2011,(12):67-68
前科”一词属法学用语,但在生活中的使用却有泛化的倾向。而且,“前科”的法学释义难以在汉语里找到语源依据。  相似文献   
37.
新《刑事诉讼法》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纳入其中,体现了对未成年当事人的特殊保护。但由于该规范本身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与《公务员法》等诸多的民事、行政法律法规存在冲突等原因,导致其在司法实践中的贯彻落实和作用发挥存在困境。在中国语境下对其进行考量,应当通过相关的司法解释对该制度的启动主体、执行主体、封存程序、查询程序等加以细化,对“有关单位”“国家规定”等术语加以明确,并修正与之相冲突的法律法规,以达致自身完善和系统协调;在国际语境下对其进行审视,应当由未成年人犯罪封存走向前科消灭,且适用于所有的未成年人案件。  相似文献   
38.
我国刑法所确立的前科制度对于犯罪人,特别是未成年人影响重大,具有各种法定效应和非法定效应,对其改过自新有消极作用.但是我国刑法至今还没有确立前科消灭制度,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历史文化传统所致,尤其是我国延续至今的“羞辱刑”传统影响很深.我国《刑法修正案(八)》第19条确立了未成年人前科报告义务免除制度,最新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第95条也相应提出了司法机关和有关部门应当对未成年人犯轻罪记录予以封存.我国应当以此为契机更进一步建立起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  相似文献   
39.
前科消灭制度作为一种人为构建的法律制度,遭受着民意和法意的双重诘问.在我国,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在司法实践中遇到许多困境,以被告人、国家公权力为视角结合域外的司法实践来考察,设立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它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体现了恢复性司法的宽容和人文的关怀.  相似文献   
40.
<正> 今年是“管理年”,加强管理已成为当前科研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而督查是加强管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近年来,我所的督查工作在所领导的重视下,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