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80篇
  免费   588篇
  国内免费   139篇
管理学   4031篇
劳动科学   259篇
民族学   361篇
人才学   724篇
人口学   170篇
丛书文集   4712篇
理论方法论   1093篇
综合类   10676篇
社会学   3108篇
统计学   773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181篇
  2022年   195篇
  2021年   220篇
  2020年   289篇
  2019年   309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306篇
  2016年   380篇
  2015年   652篇
  2014年   1634篇
  2013年   1474篇
  2012年   1698篇
  2011年   2184篇
  2010年   2124篇
  2009年   1875篇
  2008年   2205篇
  2007年   1489篇
  2006年   1742篇
  2005年   1340篇
  2004年   1233篇
  2003年   977篇
  2002年   882篇
  2001年   802篇
  2000年   553篇
  1999年   287篇
  1998年   179篇
  1997年   184篇
  1996年   126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标志。战后日本右翼势力因其对《波茨坦公告》的错误解读和战后天皇制的保留,认为日本战败是"有条件投降"。尽管《波茨坦公告》是在美国主导下形成的,但在当时代表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共同利益诉求,无疑是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公告。虽然战后美国放宽了对日本的处置条件,最终导致惩治日本的不彻底,但不彻底不等于不惩处,不承认也不等于不存在,历史事实不容颠倒,  相似文献   
22.
23.
文章主要依据史料将中国消费品及相关服务供给模式的社会变迁大致区分为小农经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三个历史阶段。不同阶段供给模式的主要特征、分送方式、生态环境及其社会关系、消费体验存在明显的差异:小农经济背景下,乡村生活为主体,消费品及相关服务的供给以家庭和社区共同体为主;计划经济的再分配体制下的供给模式特征则以国家供给为主、家庭和社区为辅,市场严重萎缩;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消费品和服务的供给以市场为主,国家力量依然强大,家庭和社区萎缩。不同模式下社会成员的生态环境、权利义务关系、消费者身份认同及其环境后果,存在明显差异。在高调提倡践行可持续消费、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社会生活质量之前,还有许多具体而微的重要领域和论题值得深入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24.
刘林平在《反事实、控制变量和文本———对定性研究的反思》一文中指出,由于没有处理控制变量来解决反事实问题,以“诗性语言”和“个案研究方法”为特征的定性社会学研究存在着“根本性缺陷”。本文则认为,刘文对定性研究的批判意见一方面源于对某些关键概念的模糊界定,另一方面源于在特定的概念框架下所导致的循环论证。相对于定量研究来说,定性社会学研究并不具有较低的知识地位。  相似文献   
25.
26.
特许权协议作为BOT项目融资的基本法律协议,它规范政府与BOT项目公司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对项目的融资、建设、经营十分重要.文章探讨特许权协议的性质、对政府权力的规制,因履行协议所产生争议的解决方式及法律适用问题,这些问题是特许权协议所应当涵盖的基本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27.
销接钢梁体系的销孔间隙会使结构产生初始的几何位移,从而使结构在受弯的同时产生扭转,以致承载力降低。本文给出了销接钢梁考虑弯扭组合强度的一种近似计算方法,并以六四式梁拼组筒支梁为例,给出了梁承载力与跨度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28.
论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影响思维方式的因素很多。分析其中的主体因素 ,并从主观方面入手 ,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对于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9.
30.
自然科学的知识的获取是从寻找规律开始。异于自然科学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的获取是否也是从寻找规律开始呢?这需要首先搞清楚人文社会科学中是否存在规律。亨普耳作为逻辑实证主义的最后一人,主张人文社会科学中存在普遍规律。他提出将“覆盖律”运用于历史解释,引起了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界大范围的争论。本文从亨普耳的“覆盖律”解释模型入手,以规律-规则-对规律的修正为线索,试图找出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