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113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330篇
社会学   38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刘娴 《社科纵横》2008,23(4):173-174
麦尔维尔的<白鲸>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表达了作者复杂、矛盾的宗教意识.麦尔维尔一方面高唱人与神抗争的赞歌,热情歌颂人的伟大,赞美人的智慧与勇敢,另一方面又极力宣传基督教的宿命论.而以实玛利的海上漂泊过程则隐喻着作者进行的精神探索.  相似文献   
102.
德莱塞的小说里渗透着一股沉重的悲观主义情绪.从作品来看,他的悲观主义主要表现在第一,极力渲染人的渺小与卑微;第二,宣称生活没有价值、意义和目的;第三,流露出浓厚的宿命论思想;第四,大量描写悲剧的爱情;因而他的悲观主义是彻底而绝望的.德莱塞的这种悲观主义是与自身经历、悲观的哲学思想以及特有的"美国梦"的破灭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03.
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具体历史语境下,国家主义之“内除国贼,外抗强权”,“全民政治、全民福利”,以及一个独立自主的现代民族国家的政治诉求,在历史与时代的逻辑中被赋予了政治的正当性,展现了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反抗”与“建设”的归依,依然可视为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架构中的政治运作。其政治理论和实践形态,之于民族凝聚和民族国家的构建而言,有其合理性甚至积极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04.
本文从社会的人的反抗和女性意识的觉醒两个方面分析研究了《简&#183;爱》女主人公简&#183;爱的反抗精神,剖析了当代中国社会现状及女性的处境,目的在于借简&#183;爱的反抗精神激励中国女性珍视和保持自尊、自立、自强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05.
穿越黑暗的光芒——试析索尔?贝娄小说的人物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尔·贝娄小说中的人物,作为犹太人,他们很有教养,并且对生活十分敏感,他们感到,在20世纪中期的美国,他们是精神的孤独者,同时也是受虐者和绝望者.本文正是从心理和文化层面来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在本质上探寻美国犹太人寻找自我本质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106.
历史上,两种人对同时代人和后来者的精神和心灵产生巨大的影响。一是烈士,为真理,为理想受苦受难,视死如归:一是思想家,目光如炬,洞察实质,是社会的先知先觉。一身兼思想家和烈士两任者寥若晨星,他们承受的巨大苦难和发出的精神光芒交相辉映,使他们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在十年浩动中,反人性,反人道的蠢行、丑行、恶行登峰造极,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青春和幸福,而对苦难的思考和对黑暗的反抗造就了思想家和烈士  相似文献   
107.
本文从塞林格的佛教主义思想角度出发,来探讨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的性格命运及其暂时失败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8.
《地下铁道》讲述了一位女性黑奴追寻自由的曲折历程。它根植于美国当时的历史现实,揭示了奴隶制的黑暗和残暴,再现了美国黑人奴隶在肉体和精神上的遭遇以及他们对自由的追求与向往。小说结构严谨,语言简洁考究,行文俭省朴素,但它的成功也绝对离不开作者对空间独具匠心的设置。作者巧妙地利用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与空间形式构建了一个多重叙事空间,由此揭示《地下铁道》中被边缘化的物理空间及其背后的社会意义,呈现矛盾社会空间下的压迫与反抗以及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异化空间,创建独有的空间形式。  相似文献   
109.
在西方文学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诞生过一批不甘忍受命运压迫、具有反抗与独立精神的女性人物,美狄亚、赫斯特·普林、艾玛·包法利是其中的典型。三位女性生活于不同时代,面对不同的爱情与命运悲剧,她们勇于追求自我、勇于抗争,呈现出兼具时代精神和个性色彩的不同反抗面貌。  相似文献   
110.
在长篇小说《城堡》中作家卡夫卡对女性做了精细的人物刻画.分析了其中的几个女性角色的各自不同的命运以及造成此等命运的深刻的社会原因,详尽叙述并讨论了女性问题。作者认为。长期以来女性一直在为自身的权益和社会地位进行抗争,但由于特殊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使女性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在男性社会中,女性注定只能屈服于男性,这种自我接受和放弃使得女性默默地忍受着男性的压迫和歧视,这不是某个女性的悲哀,而是这个集体的悲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