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9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247篇
劳动科学   17篇
民族学   89篇
人才学   75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862篇
理论方法论   159篇
综合类   1881篇
社会学   275篇
统计学   14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71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294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关于德治,有三种重要的解释,也即德教、德政与道德法律化。它们都有各自的问题。德治作为德教的问题在于:德治如何能成为与法治比肩的治国方略?在证成德治时,如何能够从关于道德功用的事实判断推出德治这一价值判断?如何证成道德建设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如何证成国家介入道德建设的正当性和必要性?德治作为德政的问题是:德政已是人类社会的常识,似乎没有必要借助于德治的概念来推广,而且它无法很好地解释人们提出德治理念时心中已有的德治与法治的背景关系。德治作为道德法律化面临的挑战是:它可能会危及人们自由选择自己道德生活的权利,毁损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扰乱人们的道德认知与评价,并使得法律必须满足的一些要件难以实现,影响法律规则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2.
1962年也门伊玛目政权覆灭后,新生的阿拉伯也门共和国政权推行超越教派的政治模式,导致宰德派被边缘化。为改善族群生存状况,宰德派在政治和社会生活领域寻求复兴,推动了胡塞武装的形成及其与也门当局历时六年的武装对抗。"阿拉伯之春"发生后,胡塞武装利用也门政权过渡时期出现的权力真空,同前总统萨利赫结盟,对抗哈迪新政府。胡塞武装借助军事扩张,攻占了包括首都萨那在内的也门多个省区。2015年3月起至今,边境安全受到威胁的沙特组建阿拉伯联军对胡塞武装进行军事打击,双方形成了北南对峙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办大学走过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虽用大学之名实为革命活动机关,发展到培养高级军事政治干部的学校,再到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在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下,中国大学在服务党在不同时期中心任务的过程中成长壮大,与祖国共进、与时代同行,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全面总结中国共产党人办大学一脉相承的红色基因、一以贯之的初心使命、一如既往的主题主线,系统梳理革命、建设、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办大学立德树人初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发展脉络与表现形式,深入揭示中国共产党人办大学的成功密码、从把握基本规律的高度、从四个最为根本的方面展望中国大学的发展道路——永葆大学最鲜亮的底色、加强大学最重要的生命线、突出大学最鲜明的特色、担当大学最重要的使命,从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更加坚定将初心化作恒心、把使命作为生命的战略定力,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更知其所以必然,以利于更好地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提供大学支撑、汇聚大学动力、贡献大学力量.  相似文献   
106.
“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作为党和国家干部选拔的标准和原则,现在已是众所周知、耳熟能详的事情。但这一用人思想,并不是现代才有的,而是古已有之。从先秦开始,古人在论述人才的素质条件时,就已注意从品德和才能两方面来考虑问题了,并相继提出了“既知(智)且仁”、“才行俱兼”、“才行兼备”、“才德兼优”等概念。不仅如此,古人还非常明确,并相当科学地论述了“德”与“才”之间的关系,先后提出了“德”为“才之帅”,用人以“德行为先”、“德行为首”、“以德为本”等概念。  相似文献   
107.
当代教育心理学家林崇德认为,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
  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党的十八大“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以及素质教育对广大农村中小学生进行全面培养的必然趋势,农村学校尤其是民族地区更要不断强化德育工作,改进德育措施,促进学生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适应“三个重建”的“四有”需要。因此,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8.
立德树人既是教育的历史传统,也是教育的现实诉求。少先队辅导员作为少先队员思想的引导者、实践体验的实施者和合法权益的维护者,在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上有其特定的角色和要求。引导者的角色要求少先队辅导员"身正为范",实践体验的实施者角色要求辅导员"活动育人",儿童合法权益的维护者角色要求辅导员"以童为本"。  相似文献   
109.
110.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无论是历史观、自然观抑或人性论,为人类文明作出贡献的人和事业(行为),都可归结为"利己利他"的关系."利己利他"是人类行为中最古老的辩证关系之一,马克思将其应用在人学理论中,为揭示"修昔底德陷阱"背后的政治把戏提供理论依据,对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互联网等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文明开始进入共创共治共享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正朝着"人类的解放"这一目标不断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