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82篇
  免费   513篇
  国内免费   111篇
管理学   649篇
劳动科学   14篇
民族学   188篇
人才学   101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3694篇
理论方法论   622篇
综合类   7696篇
社会学   571篇
统计学   59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360篇
  2022年   468篇
  2021年   355篇
  2020年   260篇
  2019年   348篇
  2018年   183篇
  2017年   246篇
  2016年   285篇
  2015年   508篇
  2014年   744篇
  2013年   654篇
  2012年   847篇
  2011年   901篇
  2010年   925篇
  2009年   906篇
  2008年   928篇
  2007年   750篇
  2006年   644篇
  2005年   613篇
  2004年   547篇
  2003年   521篇
  2002年   452篇
  2001年   408篇
  2000年   294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991.
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发生了一个决定性的转变,即从强调客观性到强调语境性;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有一个从先验到语境的变化,从强调因果决定到强调政治和领导权实践的重要性;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中,解构逻辑的展开是从“阶级”和“经济基础”等客观主义和先验范畴开始的,“阶级”和“经济”本身受到分析的语境形式制约,具有话语性质;客观性和同一性是政治权力的建构,一切取决于领导权实践和解释的战争,当前的确定性本质上会受到未来的颠覆。  相似文献   
992.
当前的基督教与中国现代文学关系的研究,由于研究者多局限于"索隐法"等研究模式,不能够准确、深入地估量基督教文化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研究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应当从内外两个层面展开.所谓内在层面的研究,指的是分析作家如何从内在的价值立场上吸收、化用基督教精神;外在层面的研究,主要分析作家在修辞策略等外在的层面对基督教文化资源的运用.  相似文献   
993.
周兰桂 《学术论坛》2007,(10):149-153
文化转型与价值重建对传统学术与文艺学的发展与创新提出了崭新的课题.面对社会转型特别是后现代各种消费文化现象,文艺理论仍然没有摆脱"失语症"的梦魇与尴尬,从而引发出文艺学界对文艺理论与研究的困惑、对危机的反思.文章就解蔽文论与文论家的"失语症"、实现当下文论与文艺的同步性发展、拓展文论创新的方法论视野展开言说与回应,探寻文化转型大语境下文论创新的逻辑前提,以期获得既具学理深度又富人文关怀的理论视阈.  相似文献   
994.
刘开会 《文史哲》2004,(4):99-103
以詹姆士为代表的人道主义知识论或真理观认为,真理是人为的结果,并且造出来是给人用的;以福柯为代表的反人道主义的知识论或真理观认为,每一个话语实践都可以由它所形成的知识来确定,而话语实践总是和权力联系在一起。因此,知识或真理是由权力造就的。在这两种知识论或真理观中,福柯的知识论或真理观显得更为合理。实际上,知识或真理是在人的实践中产生的,并由人的实践效果来衡量,这就决定了知识或真理的社会基础和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995.
胡大雷 《学术论坛》2004,(5):113-117
古典文学的经典为"风骚"。汉代在对《离骚》的解读中,提出了作家的人格问题与作品的艺术特点问题,刘勰的解读,通过"必征言焉"的从文本出发,提出了对《离骚》的整体看法;汉代对《诗经》的解读,不离"美刺"政治伦理,朱熹从文本出发解读《国风》,看出了其情歌的意味。传统文论通过对"风骚"的几次解读,实现了理论观念的自我革新。  相似文献   
996.
本文主要从小说《堂吉诃德》的认知范式、讲述范式及语体范式分析着手,探讨了反讽在其叙事话语中的渗透与紧密结合,揭示出反讽与叙事二者在小说人物整体塑造上的意义及对主题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97.
马克思理论的哲学维度与理论存在样式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来 《学术研究》2007,23(1):12-18
澄清马克思哲学特殊的理论存在样式,是理解和捍卫马克思理论的哲学维度,阐发其哲学性质、内容和功能的关键点。马克思以一种“非哲学”的态度摒弃了传统哲学的理论存在样式,但与此同时创造了另一种新的理论存在样式,那就是把哲学变成了“哲学实践”,即变成了一种干涉、介入和变革现实生活的方式,并因此使得哲学表现出与传统哲学有着重大不同的理论性质、言说方式和话语方式。自觉地认识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这种理论存在样式的转换,可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不能以传统哲学的理论存在样式来衡量和评价马克思的哲学性质,更不能用传统思辨哲学的话语方式和言说方式来理解和阐发马克思哲学。  相似文献   
998.
话语中存在着连贯,这种连贯通过不同的衔接手段得以实现。着眼于会话中逻辑结构和层次联系分析是话语连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从话语逻辑结构出发来描述功能和互动等话语连贯的深层结构。  相似文献   
999.
本文根据建国以来出土的考古实物材料,结合文献资料和学界的研究成果,对六朝铭文石刻的书体演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总结出了石刻铭文书法的演变规律,即孙吴、东晋前期为旧体书法阶段,东晋中后期、南朝前期为过渡体书法阶段,南朝中后期为新体书法阶段,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六朝书法的发展状况和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00.
王琪璟 《理论界》2007,(4):62-63
从某种意义上说,可持续发展法是后现代极具代表性的法律制度。本文从后现代主义对传统发展观的批判和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开始谈起,继以后现代法学对权利话语的重构和可持续发展法的提出,最后以后现代法学的方法论从对象、目标和原则三方面完成对可持续发展法的初步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