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85篇
  免费   197篇
  国内免费   68篇
管理学   2992篇
劳动科学   456篇
民族学   463篇
人才学   504篇
人口学   253篇
丛书文集   3514篇
理论方法论   735篇
综合类   7708篇
社会学   1574篇
统计学   25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229篇
  2015年   337篇
  2014年   960篇
  2013年   1048篇
  2012年   1187篇
  2011年   1735篇
  2010年   1736篇
  2009年   2154篇
  2008年   2805篇
  2007年   2402篇
  2006年   1451篇
  2005年   949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中国的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以代际和谐为核心的体现个人、家庭和社会对老年人尊敬、关爱、帮助、赡养为主要内容的优秀传统文化。孝文化资源在当代人口老龄化条件下,对促进代际和谐仍具有独特的作用。本文以当前四川已步入老龄大省为背景,分析了四川的孝文化资源对于构建全省老龄人口与青年一代之间代际和谐的积极作用,论证了开发四川孝文化资源对于促进全省老龄人口与青年一代之间代际和谐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2.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相适应的现代家庭教育,特别是家庭和谐心理教育。个体自身的心理和谐、人与自然的心理和谐、人与社会的心理和谐、人与人的心理和谐都给家庭和谐心理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家庭和谐心理教育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和谐心理教育的方法途径,实现家庭与家庭、家庭与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机构的良性互动,为建设和谐社会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3.
可持续发展社会是人类追求的美好未来.它要求克服人类中心主义,确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树立长远目光,抛弃急功近利行为;着眼全人类利益,抛弃自我利益至上观念;追求精神享受,反对物质主义.  相似文献   
104.
通过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目前我院校园网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从我院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特点,提出了一些创造性的观点与建议,为我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更好开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5.
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先进的和谐文化。发展和谐文化可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牢固的精神纽带、坚实的智力支持和良好的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106.
薛桂芹 《社会福利》2006,(10):30-3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一项重要战略决策。构建和谐社会有赖于开展和谐教育,通过人的素质的提高,使社会更加和谐有序。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对青少年的教育,尤其是对儿童福利机构内儿  相似文献   
107.
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尤其是一批民办高校成功升本以后,社会力量办学在我国教育界将越来越重要,但作为高校教学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建设在民办高校建设中却相对滞后。民办高校图书馆应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学校的发展战略,以人为本,从读者与馆员队伍两个方面出发,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以实现民办高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8.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权力观,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历史进程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内容。正确的权力观可以避免滥用权力悲剧的发生,从而使社会主义社会更加和谐,更加民主,更加文明,更加进步,更加充满活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  相似文献   
109.
徐华 《社科纵横》2006,21(9):146-147
自然美包括日月星云、山水花鸟、草木鱼虫、园林四野等等,非常广阔多样。自然美作为经验现象,是人们经常能够欣赏和感受的。  相似文献   
110.
《社会福利》2006,(12):F0003-F000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我们要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