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0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39篇
民族学   73篇
人才学   1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43篇
理论方法论   178篇
综合类   1433篇
社会学   65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季涛 《公关世界》2016,(3):122-123
1996年10月18日,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在北京昆仑饭店拍卖会上,将一幅傅抱石的作品《丽人行》以人民币1078万元成交,一举打破现代中国画拍卖价的最高纪录,震惊艺术界. 著名画家傅抱石的《丽人行》创作于1944年9月,尺寸为61.5×219厘米,为纸本设色的手卷.题材取自唐代诗人杜甫代表作乐府诗《丽人行》,作品表现了权倾一时的杨贵妃家族三月三外出郊游的盛况."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反映了君王的昏庸和时政的腐败,无疑,傅抱石在作品中所指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42.
敦煌变文是文学作品,但是往往真实地反映出唐代的社会现实,是研究唐史极为宝贵的资料。而吐鲁番出土文献有相当一部分是唐代原汁原味的政治、经济、法制文书,将吐鲁番文献与敦煌变文相互观照,实现文史互证,是一条可行之路。从这一角度对敦煌变文名篇《鷰子赋》进行再研究,能更好地理解其文句的具体含义。  相似文献   
43.
作为中国边塞诗之滥觞的《诗经》中的战争诗,与西方战争诗歌代表作《伊利亚特》均是古代战争文学的代表性作品,但却体现出了不同的美学风格、主体文化精神及生死观、战争观。  相似文献   
44.
关四平 《学术交流》2012,(1):149-156
唐代人鬼婚恋题材小说从结局角度可将其归结为中途分手型、昼别宵会型、晦明交错型等几种类型。从审美层面观照,魏晋六朝是把鬼女作为鬼来写,而唐人则把鬼女当作女人来塑造,大多达到了外美与内美的统一。外美是粗线条的勾勒,内美则突出某一鬼女形象的某一侧面之美,状写其或善良、或贤淑、或才能出众等不同色彩,这就使众多鬼女形象具有了一定的个性特征。从感情层面观照,唐人的新变在于:婚恋感情表现更细腻、更浓烈,鬼女形象的美质更丰富、更突出。不仅外貌的描写更具体、更普遍,而且内在美的展示更全面、更含蓄。与此相应,唐代小说家对鬼女形象的赞美程度也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45.
汤燕君 《浙江社会科学》2012,(7):133-138,159,160
谈到"诗唐",人们常意指"诗歌的"唐朝,实际上,"诗唐"更指"诗性的"唐朝。从表层看,以诗取士促进了唐人学习、创作诗歌风气的普及,使诗歌从宫廷走向民间,促进了"诗歌的"唐朝的到来。从深层次看,以诗取士促进了唐人诗化人格、诗性思维的发展,使其普遍地表现出思想上的轻视礼教,行为上的不拘小节,气质上的桀傲难驯,人生设计充满理想色彩,但处理问题常带书生意气,促进了"诗性的"唐朝的形成。  相似文献   
46.
箜篌作为一门古老的乐器在唐朝时期的音乐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受到了人们深深的喜爱。唐代顾况的作品《李供奉弹箜篌歌》是描写箜篌演奏的一部佳作,从其中的一些诗句,可以看出唐代箜篌在发展和融合方面的特点。这里所说的发展,是指包含箜篌的曲目、制作和演奏等方面,同时出现了以唐明皇为首的箜篌教师和相关的教育结构。所说的融合,则是指箜篌在唐代少数民族音乐中的实际运用。该文从箜篌的起源谈起,就通过该古诗体现出来的这两个特点,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47.
齐皓  孙睿 《现代交际》2012,(9):90+89
唐代石窟壁画是敦煌石窟艺术的精华,而敦煌石窟绘画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对唐代敦煌石窟从唐代敦煌佛教石窟绘画发展脉络、主要题材、艺术特点三个方面进行了一定角度的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48.
艺术是社会的镜子,艺术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的经济社会状况以及社会精神面貌。对唐代敦煌艺术中的青年艺术形象的研究发现,菩萨造型、飞天形象、舞伎形象、民女形象等女性化审美取向与唐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间存在紧密的联系。由此可以认为,敦煌艺术中的青年女性形象的塑造,不仅符合当时社会的审美需要,同时是由当时特定阶层的社会性需要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49.
杜甫《赠韦七赞善》诗原注曾引俚语"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是对韦、杜家族的称誉和标榜,而杜甫自称"杜陵野老"和"少陵野老",也与此有一定的联系。对于这一俚语的来源,学术界颇有异说,莫衷一是。以新出土文献作为考察基础,与传世典籍相参证,结合杜诗进行文本分析,可以进一步探寻"城南韦杜"的渊源,加深对于唐代韦氏和杜氏家族的认识,了解具有代表性的望族在唐代的兴衰情况,也可以加深对杜甫"杜陵野老"等称谓的理解。  相似文献   
50.
隋唐时期,国家的重新统一使得南北朝以降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冲突和对抗逐步演变为文化认同和融合,这表明北魏孝文帝的民族文化融合政策彻底巩固下来。作为北魏"勋臣八姓"之后裔,唐代政治家和文学家独孤及的文化认同行为表现为对独孤家族的家谱建构和血缘追溯、表现为对中原儒学思想的讨论和接受。独孤及特异的"嗜琴"行为艺术和文学制作以及独孤家族其他成员对汉文化各有所取的文化现象表明,以独孤家族为代表的北朝世族入唐以后的文化认同和融合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入和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