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1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374篇
理论方法论   53篇
综合类   386篇
社会学   16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异化理论实现了人本主义到唯物主义的根本转变。马克思主要从分工和私有制两个角度考察了异化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克服异化需要"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需要使交往形式适应生产力发展,要在构建"世界历史"的过程中克服异化。  相似文献   
82.
殷猛  马驰 《山东社会科学》2012,(Z1):267-268
本文以实践唯物主义语言观为指导,构建了"实践本位驱动"的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模式,该模式履行把世界介绍给中国和把中国介绍给世界的双重使命、实现提高英语写作水平与实施素质教学的双重目的、以民族本位内容丰富写作教学、并实行注重语言思想内容的内涵评价方式。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班的英语写作水平明显高于控制班,实验班的写作素质教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3.
实践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立在物质实践基础之上的。这种实践的观点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旧哲学的分水岭,又是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84.
物理教材中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内容极为丰富 ,通过物理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使其确立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 ,这是物理学科的培养目标 ,也是物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85.
本文反思和总结了二十年前实践标准大讨论以来相关学说的发展,分析了实践标准理论从真理论向价值论、规范论,从认识论向社会历史观,从科学哲学向人学哲学的广泛扩展,从而论证了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贯通性地位。文章指出:实践标准的这一地位证明,科学实践论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核心和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86.
社会性别——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中心概念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社会性别这一概念形成于 2 0世纪 6 0年代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时期。几十年来 ,作为女性主义理论的一个中心概念 ,它在探索妇女受压迫的原因、不平等性别关系的形成以及推动妇女的思想解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 ,这一概念也不断受到来自女性主义内部与外部的批评与质疑 ,受到各种新的思潮的挑战与影响。  相似文献   
87.
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物质本体论,作为其出发点的“现存世界”是指自在世界、人类化世界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复杂关系。马克思哲学的实质应该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或“唯物辩证的实践主义”。  相似文献   
88.
张曼 《经营管理者》2009,(20):286-286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发展观闪烁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具有十分丰富的哲学底蕴。  相似文献   
89.
现有哲学教科书的体系,基本上符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哲学思想,尤其明显地继承了普列汉诺夫的哲学思想。普列汉诺夫用“辩证唯物主义”称呼马克思的哲学,并把“历史唯物主义”列为马克思的完整世界观的一部分,是有科学依据的,其缺陷是在理解和阐述上有某些错误,因此,不能根本否定。  相似文献   
90.
1909年前后,列宁的第二次哲学研究的重点是哲学唯物主义,其中最重要的人物还是哲学家费尔巴哈,由此,他给我们留下了关于费尔巴哈<宗教本质讲演录>的摘要笔记.我们能看得出,此时列宁在读费尔巴哈哲学时,始终紧紧地关注一般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