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56篇
  免费   439篇
  国内免费   101篇
管理学   600篇
劳动科学   14篇
民族学   162篇
人才学   70篇
人口学   19篇
丛书文集   3337篇
理论方法论   482篇
综合类   6083篇
社会学   300篇
统计学   129篇
  2024年   163篇
  2023年   557篇
  2022年   324篇
  2021年   501篇
  2020年   437篇
  2019年   412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201篇
  2016年   264篇
  2015年   400篇
  2014年   647篇
  2013年   560篇
  2012年   603篇
  2011年   652篇
  2010年   630篇
  2009年   548篇
  2008年   782篇
  2007年   561篇
  2006年   437篇
  2005年   349篇
  2004年   354篇
  2003年   299篇
  2002年   264篇
  2001年   253篇
  2000年   228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隐喻是一种复杂的认知现象,同时也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语言现象。隐喻意识的提升对帮助学生加强词汇记忆有着重要作用。教学实验表明:很多比喻性用语往往可以追溯到一个共同的喻题或源域,用喻题或源域来对词汇进行归类有助于记忆生疏的比喻性用语。因此,有必要多组织一些旨在提高语言学习者隐喻意识的课堂活动,将隐喻意识变成词汇习得的一个新的渠道。  相似文献   
112.
道义逻辑不是坏逻辑;道义逻辑不是因为实际应用而产生,它不能够即时的被法律逻辑所应用并不表明它毫无作用;即使是在应用领域同样可以有广阔的前景;在知识表达领域,在多智能主体系统领域都可以看到道义逻辑在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3.
价值理论的研究是我国经济学界集中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随着对市场经济研究的深入,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要素市场、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完善,使人们对价值创造的源泉有不同的看法,由此产生争论和分歧,它自然会引起更多的经济学家和理论工作者在这一领域配置更多的资源,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掀起一股劳动价值论的"研究热",关于劳动价值论研究的文献(包括著作论文)更是汗牛充栋.随着研究者的大量增加,研究资料更加丰富,研究方法不断改进,研究力度不断加大,研究视角也更加新颖,在这方面,李仁君博士的<价值理论:一个对劳动价值论的寻求合乎逻辑的解释>(以下简称<价值理论>,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出版)是一部比较具有特色的力作,这表现在:该书内容丰富,论证缜密,模型推导严谨,具有科学价值的理论创新.与众多的价值理论研究的著作相比,这本著作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分析视角的新颖上.  相似文献   
114.
场域论社区发展理论认为,社区的本质是社会互动,社区是地域性社会内不同利益群体为了实现共同利益而整合起来的社会互动场域,社区发展的本质就是地域社会内居民的自组织能力的发展。该理论对发展我国社区建设理论具有建设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5.
信息与认知科学的原理表明,人工智能和网络表现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它具有共同的基础,这就是对信息的处理;只是处理的方法和机制各有千秋。它们相辅相成,正好构成了智能理论的完备框架。本文详细介绍的专家系统工具Slnnes就是在信息科学和认知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寻求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和神经网络的有机结合而形成的统一体系。  相似文献   
116.
任何一门科学的发展都离不开逻辑思维。但我们在考察逻辑思维时却发现,它在证明科学理论的同时常常也证明着伤见.如何使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只捍卫真理而摒弃谬误,成为克服偏见这种思维“病毒”的有力武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本文力图从逻辑思维与偏见的关系入手,根据科学史上逻辑思维与偏见顽强抗争的事实,探讨战胜偏见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7.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近年来,国内、国际形势均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世情、国情、党情均发生了新的变化。“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日益凸显,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已然成为新时代的鲜明特色。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十九届五中全会呈现出一些鲜明的特色。其中,“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体现得尤其鲜明。这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在新时代中国的生动诠释。约言之,时代场域、崭新图谱、价值意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三维基本向度。  相似文献   
118.
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是新时代的重要时代特征,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重要内核。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系列重要论述蕴含了包括实现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目标指向、基本原则、总体思路、实践路向等在内的主要意蕴,从整体上形成和建构了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需要从理论、实践、价值三重维度把握其生成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在指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坚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9.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根本原则。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历史起点上,回溯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展望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以期为新时代阐释共同富裕逻辑、探索共同富裕路径提供借鉴。共同富裕的历史渊源是从“天下大同”到“天下共富”,理论演进是从“个体独享”到“社会共享”,实践探索是以“先富后富”实现“逐步共富”,战略推进是从“消除贫困”到“美好生活”,未来展望是从“小康社会”走向“共富社会”。  相似文献   
120.
多元共治是市域社会治理的应有之义,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前提和基础。福克斯和米勒的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理论与市域社会治理多元共治不仅具有较高的契合性,而且对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的多元共治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从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理论的视角来看,当前市域社会治理的多元共治仍存在公共能量场发育不完全、话语形式选择偏差和话语的正当性不足等问题。因此,借鉴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理论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推动并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的多元共治,可以从通过赋权赋能构建市域社会治理多元共治的公共能量场、根据政策情境选择好市域社会治理多元共治的话语形式、在互信的基础上坚守话语的正当性等方面进行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