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45篇
  免费   315篇
  国内免费   99篇
管理学   1730篇
劳动科学   766篇
民族学   364篇
人才学   393篇
人口学   141篇
丛书文集   3725篇
理论方法论   966篇
综合类   7545篇
社会学   1152篇
统计学   377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234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241篇
  2020年   264篇
  2019年   272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219篇
  2016年   324篇
  2015年   422篇
  2014年   1048篇
  2013年   989篇
  2012年   1265篇
  2011年   1373篇
  2010年   1338篇
  2009年   1273篇
  2008年   1712篇
  2007年   1021篇
  2006年   860篇
  2005年   849篇
  2004年   667篇
  2003年   634篇
  2002年   505篇
  2001年   485篇
  2000年   337篇
  1999年   208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意在通过探究中韩两国春节的传统娱乐活动,从其形式及其意义两个方面来对比中韩两国在传统春节娱乐活动方面的异同点,让大家从另一方面更深入地了解中韩两国的文化内涵与节日习俗。  相似文献   
12.
中共青海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科学提炼概括出的新青海精神是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新青海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支撑,是各族人民在新青海建设实践中迸发出的意志力量,充分体现了青海各族人民的独特气质和崇高品质。本文深入阐释剖析了新青海精神产生的渊源和内涵,并提出了新时代大力弘扬践行新青海精神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社科纵横》2019,(12):6-9
在新历史环境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到新的阶段,习总书记针对时代发展现状,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理论成果已被写入党章,其具有的时代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值得对其展开深入研究。通过对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分析,对该思想的时代价值展开全面探究,旨在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意义,推动我国社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探讨以基本问题为导向的探索式美术教学的内涵、可行性与意义,探索出有效的美术教学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和五大核心素养的养成。  相似文献   
15.
贫困是一个多维概念,物质脱贫之后,还有精神脱贫问题.所谓精神脱贫,是指个体或者群体的精神水平和观念素质不落后于社会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整体精神与观念素质平均水平的生存状态.精神脱贫的内涵具有动态变化性,新发展阶段精神脱贫主要由互相关联的四方面构成:主体意识是基础,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主动参与精神是核心,科学的思维方式是表现.四方面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新发展阶段精神脱贫的丰富内涵.新发展阶段推进精神脱贫:一是要精准识别,摸清精神扶贫对象,这是必要前提;二是加强教育,培养主体意识,这是重要基础;三是积极开展文化活动,以文化人,这是关键措施;四是巧用典型,提振精气神,这是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6.
17.
18.
共享发展是贯穿全面深化改革的主线,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则以全新的历史方位与价值基准对共享发展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与实践要求。共享发展是以新时代社会基本矛盾为出发点、并以共建为基础的动态持续性发展,是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发展,是以实现人的尊严为最终归宿的发展。共享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历史积淀,是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不懈追求的现实映射。共享发展的实现需要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础上保证全民参与和协同合作,依赖于统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观念牵引下妥善处理好改革与发展、政府与市场以及增长与分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重点梳理了近年来学术界对高校文化育人的背景、概念、功能、途径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并对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述评。近年来针对高校文化育人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但研究视野整体性不足、研究时效时代感不强、研究范围狭窄化明显等主要问题应引起学界重视。  相似文献   
20.
弱势群体保护问题是当今社会,尤其是公法学界所面临的严峻课题。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应采用比较研究、实证研究、文献研究的方法,在继续完善传统公法意义上的相关保障性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构建弱势群体的社会帮扶制度。弱势群体的社会帮扶制度一方面以服务行政理论为理论依据,要求弱势群体保护由当下的“政治负责”向“社会负责”过渡;另一方面,社会帮扶制度又以公共服务理论为理论支撑,要求政府由高权强制型向怀柔服务型转变。在实践中,弱势群体的社会帮扶制度应遵循政府与社会“两条腿走路”的基本逻辑,而该制度的构建应秉承若干基本思路:破除观念束缚,培育和构建公民社会;丰富社会主体形式,弥补行政保障不足;完善其他社会帮扶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