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7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493篇
劳动科学   29篇
民族学   84篇
人才学   110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939篇
理论方法论   198篇
综合类   1973篇
社会学   378篇
统计学   7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242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277篇
  2010年   259篇
  2009年   251篇
  2008年   740篇
  2007年   452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249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通过实例描述《大俄汉词典》法学术语译名在内涵表现方面存在的两个突出问题 (即缩小、扩大了内涵 ) ,提出的基本论点是 :源语内涵宽 ,译名不能将其缩小 ;源语内涵狭 ,译名不能将其扩大。作者对相关的术语提出了修正译名 ,期望引起俄语界、出版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32.
本文从《血色黄昏》反映生活的真实性、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典型性以及独特的表现风格三个方面,对小说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33.
高师声乐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教学过程。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处理好教学中文化知识与歌唱技能、艺术技巧与歌唱心理、讲授方法与表现风格等几个关系,是实现教学任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4.
情绪表现规则是情绪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情绪表现规则的概念最早由Ekman和Friesen在其跨文化研究中提出,从那以后,出现了许多关于情绪表现规则的研究.情绪表现规则制约着情绪表达行为的合适性,人们根据情绪表现规则调节或控制自己的情绪.儿童的情绪表现规则知识随年龄增长而发展,这种变化是认知、社会、言语和身体发展等各方面因素复杂而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的情绪表现规则知识受性别、人际背景、情绪类型、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
因对人与社会认识的不一致,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条件下的以人为本思想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主要为3种形态:中国传统的人本思想、西方人本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新中国的几代领导人在汲取中华传统人本思想精髓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在中国得到具体化和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36.
抛弃那些僵化的旧的教学模式,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去看待素描,注重主观创造因素,发挥学生潜在能力,开拓学生思维空间,重视绘画艺术造型的组合方式和非陈述性语言探索,重视人在绘画中的情感表现因素,是素描教学中艺术本体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直接影响着艺术的发展和艺术家的成长。  相似文献   
37.
人类发展和人类社会形态更替过程都包含了悲剧性。只有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现实的悲剧性,并想改变自己的生存困境,悲剧意识才可能形成。悲剧意识是指在人类发展过程和社会发展进程中,体现在某些人物身上的那种“无为而为”的心理倾向,即某些人明知他们将来的所作所为一定会失败(实际上也会失败),却仍然锐意去追求、奋斗、牺牲的心理趋势。它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困境;二、人类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困境的超越、应战的精神。西方文化决定了它的悲剧意识表现形态,西方人的悲剧意识表现得深刻、彻底,中国文化决定了它的悲剧意识表现形态,中国人悲剧意识表现得浮泛、留有余地。  相似文献   
38.
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差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自治权的存在是我国区域刑事法律冲突产生的基本原因,而通过制定顾全大局、兼顾特别的变通性、补充性刑法规范,可缓解这一冲突;通过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步伐,逐步消除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差距,进而达到彻底消除这一冲突,实现法制统一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39.
40.
我国劫持人质犯罪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劫持人质犯罪是世界各国公认的最为严重的刑事犯罪之一.当前劫持人质犯罪表现出具有公然性、突发性、暴力性、残忍性以及危害后果特别严重的特点,正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因此,准确预测未来劫持人质犯罪的发展趋势,以便使社会的治安管理与决策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