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3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4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86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224篇
社会学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
在后现代的文化视野中,网络文学以其独有的"渎圣化"书写、平面化叙事策略、游戏主义和娱乐原则颠覆着传统文学在文学话语上的霸权,极大地解放了文学生产力。然而,网络写作过度的自由又造成了文学发展的新一轮禁锢。因此,网络文学为了自身的健康发展而应当追求"深度和精美",承担起人文关怀的责任。  相似文献   
92.
丹版 《今日辽宁》2014,(2):96-97
正"寸跷秧歌",民间又叫"踩寸子",是本溪地区满族风俗舞蹈,几百年来流行于本溪满族自治县田师付镇。田师付镇东南与碱厂镇毗连,西北与南甸镇为邻,西南与小市镇接壤。本溪建置前属兴京(今新宾县)管辖。"寸子"之名源于满族妇女所穿木底高跟"花盆鞋"的民间称谓。  相似文献   
93.
中华虎年虎添翼、神州龙骧龙腾空,伴随着浑厚的新年钟声,沐浴着冉冉升起的朝阳,值此岁序更迭,辞旧迎新之际,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劳动保障世界》杂志,将最诚挚的敬意和最美好的祝福送给信任支持我们的广大客户,送给每一位我们最挚爱的朋友。  相似文献   
94.
铜珐琅"太平有象"寓意"天下太平,民康物阜",既充满了帝王祈求国泰民安的强烈愿望,又表现出传统珐琅工艺高超的艺术成就,是清乾隆时期典型的不可多得的内廷陈设品。  相似文献   
95.
对中提琴的历史发展、音色特点、圣-桑《a小调中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过程进行比较分析,可以使人们对中提琴的地位和作用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96.
在顺治时期,受传统本色论的限制,词坛仍然沿袭以词为小道末技观念,填词只是追求它的娱乐性和竞技性。但在康熙初年开始发生转向,不但风格上有所开拓,而且还将它的追求目标从文体的本色转向性情的真实,认为是性情决定风格,观念上也更为开放,对婉约和豪放都能肯定。因为时代的原因,在清初出现了"穷而后工"与"达而后工"的思想分歧,这是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所使然,也说明清初词人在性情与政治之间的不同选择。  相似文献   
97.
在中国历史上,宋元时期是开放海上自由贸易的时代。除钱币、陶器以外,中国生产的高级丝织品、装饰品、文具等也是蕃商的交易目标。而为了获取这些商品,商人们到底会带什么样的东西去中国呢?肯定会有大量的舶货自海外输入。那么,在宋代海外交易的盛况中,对中国来说必要的舶货到底是什么东西呢?一般都认为是香药、宝石之类。那又是怎样的香药,香药中哪一种最受欢迎,香药以外又会考虑哪一类?运送至市舶司的货物,未必都是南方的物产吧?本文试图在考虑产地等情况的同时,通过对进入中国的舶货的研究,了解宋代海外贸易的具体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参考了《宋会要辑稿》职官四四"市舶"条(以下简称为《宋会要》"市舶")以及东洋文库本(藤田丰八手抄《宋会要辑稿》食货三八"市舶"条)的一部分,将其中记载进入中国的舶货全部抽取出来,并按内容加以分类,做成分类表,逐次加以分析,考察这些舶货即输入品的特征,进而考察当时海外贸易的特点。作者将舶货分为植物(占80%)、动物(占11%)和矿物(占9%),发现植物类中的83%是香料、药和香辛料,显示中国人对香的偏好。最后,作者揭示,进口的奢侈品被分为呈送宫廷(起发)和剩余的由市舶司在当地销售(变卖)两部分,后一种行为使民间也能用上外来货品,提升了整个宋代的文化。  相似文献   
98.
孔子《论语》与口传文化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被二千多年的文明史塑造为书写的圣人和教育家,他其实是保留在华夏书写文明中的口传文化最后的大圣人。《论语》绝非孔子“著作”,而是口头教学情境的活化石。“述而不作”的信条中蕴涵着异常深沉的口传文化价值观。孔子对音乐和诗歌的极度偏爱与推崇都体现着他与远古“圣”观念的契合之处。作为对话录的《论语》是口传文化的学习方略和“圣”的人格境界的最好见证。  相似文献   
99.
在中国传统道德哲学中,作为古代官德的"廉"不仅包含了传统士大夫自我修身的内在德性———即"廉耻,士君子之大节也",还有其国家治理上的事功作用———即"廉者,政之本也"。这种集"内圣"修养与"外王"事功的统一,才是对古代"廉"德的完整把握。  相似文献   
100.
正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信息交流。为有序、有效地加快信息传递,邮政应运而生。邮票是邮政事业发展与改革的重要标志,它既是邮资凭证,也是传播国家形象、优化公共关系的重要载体。一、邮票是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邮票由国家或地区邮政机构发行,是供寄递邮件的邮资凭证。邮票从诞生之日起即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已成为展示国家形象、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1.邮票具有经济性,是国家的"第二货币"1840年,邮票在英国诞生之后,美国、巴西、瑞士、法国、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