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7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52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11篇
社会学   23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胥乃丹  王硕 《现代交际》2023,(3):103-110+124
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将中华姓氏文化融入课程思政是实现高校“铸牢”教育的重要渠道。本文在解析中华姓氏文化历史地位与融入课程思政意义的基础上,通过探究“铸牢”视域形成,明确高校“铸牢”教育意义与关键,辩证得出中华姓氏文化融入课程思政与高校实现“铸牢”教育具有互为表里、双位一体的内在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12.
闽台姓氏大多同中原地区有着密切的关系,历史上中原人口三次大的入闽浪潮,正是这种关系的最佳注脚  相似文献   
13.
新疆哈密地区维吾尔族祖传绰号与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依据几位专家在哈密地区进行田野调查时收集的部分维吾尔族祖传绰号,系统地分析了具有地域特点的绰号类型、特点、来源及其社会功能,并提出目前依然在使用着的这些绰号有作为建立维吾尔人姓氏体系基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春秋时期的宋国之国姓相传为子姓,其得姓史书上溯到商之始祖契因佐禹治水有功而为舜赐姓子.在梳理宋国得姓之脉络的基础上,得出宋之子姓与契无关,而与殷商武丁王的一位杰出妃子妇好有关,妇好建立了子族的结论,宋国大概是妇好的后裔.  相似文献   
15.
巧猜姓氏     
白金香 《当代老年》2008,(11):38-38
一家旅店的老板热情好客,常爱和旅客拉呱儿。一次,店里一下子来了5位住宿的客人。客人刚刚落座还没来得及登记,老板就凑上前去和他们拉起呱儿来:“请问各位先生都贵姓呀?”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姓氏简化有规律可循,大体上是将简化的单姓与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单姓(多为汉姓)相结合,改后的单姓与原有复姓之间或语音上、或语义上、或文字上总是存在种种联系,体现了改姓之初有利于民族融和的意旨。这可以从北朝碑刻中胡姓改化姓氏词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多年来对档案姓氏编排的研究和实践,得出了最好的编排方法.即是以四角号码编排法,使用四角号码编排法是最科学规范、简单易学、无须检索、随手可取、快捷增效.经过在广西大学多年实践证明是最科学的编排方法,可为档素材料的补充归挡、保管和查找利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媒体求解满族传统老姓"瓜勒佳"和"瓜尔佳"是什么关系.文章在此全面介绍了满族传统老姓的概念,从而说明了"瓜勒佳"就是"瓜尔佳",是满族第2姓.  相似文献   
19.
清水江苗人结群以"姓氏""世系""酒堂""聚落"和姻亲网络为主。苗人聚落以大姓为主,拥有姓氏符号权,后来者需要改姓入族;作为开寨始祖的后裔具有祭祀权,充当鼓藏头和活路头;酒堂为血缘或拟制血缘群体,同一酒堂严禁通婚,但酒堂可以由不同姓氏、不同世系的家屋构成,同一姓氏和世系又可破姓开亲(破鼓开亲),分属不同的酒堂。苗人"鬼蛊"指控的干净与不干净之分类以"家屋"为对象,其目的在于维护"内卷化"的婚姻圈和理想的婚姻模式,即"姑舅表婚"。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的渊源——华夏先民在原始的母系氏族社会已有了图腾崇拜。夏族以"龙"为图腾,夷族以"凤"为图腾。"龙、凤"在当时是先民部落的"神",以后成了氏族名。"神话传说"至文字时代,被记录于先秦史籍传诵至今。如夏族的祖先神为"黄能、黄龙、轩辕、黄帝",有"董、姜、姬、姚"诸姓,夷族祖先神为"凤",有"风、斟、子"诸姓。考证"龙"的原始物征为"鳄","凤"为孔雀。只是古音转化使然。说明母系向父系社会过渡时期产生了"氏"。这是中国特色的"姓氏学",在全世界的古文明史国为独一无二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