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98篇
  免费   227篇
  国内免费   74篇
管理学   156篇
劳动科学   26篇
民族学   253篇
人才学   222篇
丛书文集   1684篇
理论方法论   203篇
综合类   9974篇
社会学   1066篇
统计学   15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76篇
  2019年   259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269篇
  2016年   318篇
  2015年   473篇
  2014年   1020篇
  2013年   870篇
  2012年   1010篇
  2011年   1219篇
  2010年   1130篇
  2009年   1076篇
  2008年   1064篇
  2007年   902篇
  2006年   676篇
  2005年   571篇
  2004年   492篇
  2003年   439篇
  2002年   415篇
  2001年   302篇
  2000年   193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五四前后的翻译高潮引起中国文学内部结构的变迁,改变了彼时作家的创作轨迹。冰心作为新文学第一代重要代表作家,有着强烈的传统文学气质,但时代涌动的翻译热潮又为她的创作提供了新的审视社会和自我的视角,五四时期文学翻译对冰心早期创作的思想观念、表现方法、语言应用等多方面的影响,使得冰心五四时期的创作呈现出新的风貌,成为研究翻译参与文学建构的上佳样本。  相似文献   
992.
深度翻译是译者再阐释的理论,强调尊重他族文化,在译作中再现文化异质性.陌生化作为一种文学创造手段主张打破读者习惯化、自动化的感受方式,背离日常语言和前在文本经验,使读者获得审美快感.陌生化使翻译过程中的求新求异的异质化倾向上升为一种审美再现.因此本文试图从深度翻译所倡导的彰显文化异质性本质入手,深入阐释翻译过程中所追寻的陌生化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993.
生态翻译学是从生态视角对翻译进行综观的整体性研究。它肇始于中国,发轫于2001年。生态翻译学填补了译学“生态维度”的系统研究空缺,促进了中国翻译理论的发展。本文分两个阶段回顾了2001年以来中国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状况,就其发展历程、研究队伍、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进行纵向总结研究;就存在的问题或缺陷进行了剖析;对生态翻译学的未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指出未来生态翻译学研究要加强理论研究的系统性、拓展应用研究的深度、完善研究方法和壮大研究队伍,培养领军人物;期望能够对当前和未来的生态翻译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外宣翻译是对外宣传的主要桥梁,也是一项跨文化的修辞活动。修辞理论与外宣翻译的结合是外宣翻译研究领域中一个较新的视角。借用以伯克为代表提出的新修辞理论中的"认同"和"象征"两个概念,以茂名市外宣翻译为语料,从中英文词汇、句式和篇章的修辞差异三个方面研究了修辞理论能有效指导和批评外宣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995.
文章基于《中国北方民族萨满教研究》英译实践,以文学文本的翻译为参照系统,坚持民族学学术著作翻译应遵循以"信"为本和"深度翻译"的原则,阐述了多元文化语境下作者(民族学家)、译者和目的语专家之间互动关系及其各自发挥的作用,认为三者在场模式对实现译文文本符合目的语文化语境及其学术规范,为学术思想的有效传播供提供了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996.
作为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个分支,医学英语要求学习者能准确完整地翻译医学英文文献以供自身学习和提高使用。就医学本科生而言,能够正确处理医学英语专业词汇的英译汉,成为教学的一个重点。结合目前所使用教材,对医学院学生在医学英语专业词汇翻译的方法与技巧培养方面进行探讨,指出掌握构词法知识、结合语境选择释义、注重积累专业词汇、对词汇进行相应医学化翻译和加强专业知识学习,都有助于医学英语翻译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97.
传统的翻译理论一直以忠实于原文、语言的艺术性作为评判译文的标准,而忽视其他重要因素。事实上,译者在选择某种翻译策略时往往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读者是其关键因素之一。接受美学理论以读者为中心,强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考虑其目标读者群体,与目标读者进行虚拟"对话",并根据自身经验以及对读者所处的文化和社会背景的了解程度,来猜测读者对译文的接受、理解程度。本文试图结合霍克斯版的《红楼梦》译文,以园林文化翻译为主题,从接受美学理论角度出发,探讨译者对读者语言习惯、文化背景、审美习惯三个维度的关照,借此来阐释接受美学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998.
理雅各《孝经》译本非常明显的一个特点是注重训诂。理雅各搜集整理了大量文献资料,在《孝经》翻译序言中,对《孝经》的历代注疏材料作了总结和梳理。在《孝经》正文翻译中,理雅各遵循训诂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广参注疏,博引仓雅,使译文颇雅正忠实。这对于中国典籍外译是一个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99.
接受美学理论的出现,将文学鉴赏的重心转移到读者,同时带来翻译中译者地位的重视,在“作者→原著→译者→译本→读者”这一翻译模式中,译者双重身份使得其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使得诗歌翻译出现因人而异、百花齐放的场面。本文运用接受美学的理论,对比分析《乌衣巷》的三种译本,评价各个版本的得失,以期为中国诗歌的英译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00.
随着女性主义思潮的扩大和翻译的跨学科、跨文化转向,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应运而生,并为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女性主义译者通过采取干预性的翻译策略和发掘被埋没的女性作品,颠覆语言中的父权意识,以实现女性的真正解放.女性主义为原文与译文的关系、翻译标准和译者在翻译中的角色提供了不同于传统译论的独特视角,为解构“不可译论”拓展了较大的研究空间.就双关语英汉互译而言,可以采取谐音补偿、形象替换和意义取舍等变通策略,变不可译为可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