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59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320篇
社会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宋词坛的雅俗之辨事实上是在“文”与“质”两个层面上进行的。如果以此为角度切入 ,就可以从宋人繁多的诗话、词话、笔记以及词和词集的序跋中清理出宋词雅俗流变的两条线索 ,并对其成因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42.
刘建琼 《河北学刊》2007,27(4):137-139
文学主题的特性常常是社会形态格式的表征,忧生意识是宋词的文学特质。本文试图从创作时代的社会特性出发,本依词人心灵世界的构建来追溯宋词忧生意识的种种表现,寻找文学创作的根由以及作品和作家价值所在,为宋词的欣赏和文学的创作提供思考的指标。  相似文献   
43.
王晓骊 《阴山学刊》2004,17(3):16-20
前代文人小说一般以典故的形式被宋词受容。婉约词人喜用爱情故事和神仙故事,在典故的使用上有艳化和俗化的倾向;豪放词人则常借历史人物、隐者名士和神话人物表现自己的英雄之气、文人之志以及不受约束的人格追求。词人对典故的不同选择以及不同的运用方法营造了不同的意象和意境,从而影响了词作的风格,但都为宋词增添了浓厚的浪漫色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宋代文学重理性而轻情韵的缺憾。  相似文献   
44.
“我正悲秋,汝又伤春矣!”——宋词主题研究之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伤春”与“悲秋”这一传统的文学主题在宋词中表现得非常集中、强烈。其中的“伤春”主题大致有两方面的内容 ,有的旨在抒写时代哀感 ,有的重在表现身世之悲。前者主要产生在风雨飘摇的乱离时期 ,针对性较强 ;后者则是特定环境下某种情绪的流露 ,意义指向是多元的 ,但与“忧生之嗟”更为相近。而“悲秋”的心理指向主要定位在“感士不遇”方面 ,在南宋作为抗战志士的词人身上表现为更为悲郁的“英雄失路”的情怀。到了朝代鼎革的宋元之际 ,词人“悲秋”更多的是将“悲身世之秋”与“悲时代之秋”打并在一起。  相似文献   
45.
"女性诱惑"作为当代中国乃至全世界流行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已经渗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构筑人们消费文化心理的基本要素之一。唐宋词风靡于社会各个阶层,最终成为"一代之文学",在某种程度上也缘于其"女性诱惑"策略的成功运用。词中对于女性身体诱惑的多角度描摹,是男性原始欲望的恣意书写;无处不在的女性情感诱惑,其中大多属于被男性用于消费的柔情和悲情;而由此蓬勃发展的女色经济,乃是女性诱惑发展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46.
朱敦儒的出仕和致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险恶的政治局面和拮据的经济状况迫使朱敦儒踏入仕途 ,而对官场的失望与厌倦和对大自然的眷念又促使他挂冠而去  相似文献   
47.
宋词中,一种相思,多种写法。我们可以简要地将相思词概括为以下几种:一,单相思型;二,对面着笔型;三,双向相思型;四,寄情于梦型;五,意象烘托型;六,悼亡型。  相似文献   
48.
词发展到宋代,呈现出一派繁荣的盛况,究其原因,主要有宋代社会环境的影响、词体本身的发展和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推动等,从而形成了词独盛于宋的情形,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相似文献   
49.
唐宋词雅化问题之重新检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词的雅化问题目前学界尚无统一认识。本文撇开元明清词话笼统的“雅俗”对立观,从现代历史观、美学观、价值观的视角对唐宋词创作和接受的实际以及时人的品评加以综合考察,认为“雅词”是一个历史的具体的概念,因时代的变化而具有不同的内涵,唐五代北宋所谓“雅词”是与“俗词”对立的,南宋所谓“雅词”是与“艳词”对立的。唐宋词的雅化过程呈现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唐五代北宋词的“化俗为雅”,南宋词的“化艳为雅”。  相似文献   
50.
唐宋词内在质素演变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词一般模式是:人物+场景—→心绪变化。词从晚唐五代到最终凝定不前的南宋时期,这三个要素是渐有演变的。从文本意义上说,这三个要素的演变,使词能不断地反映时代整体的社会心绪和意趣,并能不断地提供新的审美特质而始终使之处在时代文学发展的最前列,使之最终完成了由娱乐色彩较浓的文学品种向严肃文学过渡、由大众艺术向文人个人抒情艺术过渡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