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01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57篇
人才学   50篇
丛书文集   130篇
理论方法论   61篇
综合类   394篇
社会学   207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孟祥海 《可乐》2010,(4):29-29
汪曾祺当年考西南联大,是为了潇洒地生活,因为他听说西南联大学风很自由,学生上课、考试都很随便,可以吊儿郎当地学习。汪曾祺的这种个性,在西南联大的老师跟里,有的吃得开,有的不太吃得开。教宋诗的朱自清,一向对学生要求严格。  相似文献   
172.
被中国外交部定为首选国礼;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定为2010年地球卫士奖奖杯;中华第一虎巨型雕塑是以此作品等比例放大.易学泰斗——邵伟华力推金虎镇宅卫财全球限量,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73.
自太虚大师佛教革命后,星云大师继承并发扬了人间佛教理念,人间佛教已成为当今中国佛教最重要的发展模式。在人间佛教建设与发展历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质疑,如人间佛教重视世俗,没有修行,缺乏神圣性等。从佛教社会学理论视角出发,以星云大师有关人间佛教的思想为主要内容,集中论述佛教与人间佛教的神圣性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建构问题,最后对两岸佛学界正在争议的人间佛教核心问题即人间佛教的神圣性何在、神圣性如何建构、佛教信仰如何体现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4.
大师的风采     
陈章 《炎黄世界》2013,(7):22-23
一、聂绀弩与钟敬文 聂绀弩(1903--1986)湖北京山人,黄埔二期学员:著名诗人、散文家:人们尊他为“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杂文家,红学家。晚年以一册《散宜生诗》轰动诗坛。  相似文献   
175.
大师的眼泪     
1955年,在声势浩大的批判胡风运动中,巴金发表了三篇文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巴金为此深感内疚,特别是后来看到胡风被关进了监狱折磨得不成样子,他更感到愧对胡风。  相似文献   
176.
正湘西自治州是湖南民族文化的富集地,也是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奇特的山水风光、厚重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构成了神秘湘西的魅力元素,令人神往。尤其是精湛的民族民间工艺极具特色,以历史悠久、门类齐全、品种多样、内容丰富、技艺超群而著称,有"千年湘西,万般工艺"之美誉。  相似文献   
177.
张慧 《东西南北》2013,(19):62-63
王林坐在香港一家酒店精致的房间中,手上戴着夺目的金表和戒指。在接受美旧《纽约时报》采访时,他自称在这里躲避媒体的骚扰和官方的“搜捕”。这位号称能用气功凭空变蛇、治疗癌症的“大师”,自比为因泄露同家机密而一度躲避在香港的斯诺登。  相似文献   
178.
在中国,文学经典危机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早在20世纪初就已出现,并贯穿整个20世纪.一方面,不同历史阶段出现的文学经典危机各具时代特点,另一方面,各阶段的文学经典危机话语又互为交织.“五四”文学革命以启蒙救亡为中心掀起了除旧革新的第一次经典重估;建国后为配合国家政治需要,以社会主义革命话语为中心自上而下进行了第二次经典重估;80年代后期出于对文革“拔乱反正”之文化需求,“重写文学史”拉开了第三次经典重估的序幕;而90年代前期出现的“大师重排座次”等事件则表明文学失去轰动效应后“众声喧哗”的第四次经典重估.通过回溯四次文学经典危机,追古烁今,以期为当前的中国文学经典问题研究提供一条历史线索.  相似文献   
179.
1955年,杨锐华出生于中国陶瓷名镇——广东省佛山市石湾镇,父亲是个工艺美术师。1972年,初中毕业的杨锐华进入当地的运输公司拉起了板车,当上了搬运工。渴望改变命运的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始拜师学画。半年后,杨锐华因为会画画,被调去做木工。随后,热爱陶艺的他,师承当地几位名家学习陶塑。1975年10月,在师父们的建议下,杨锐华进入南京艺术学院进修。从南京艺院结业后,他又到清华大学进修了一段时间。此后,杨锐华的陶艺设计渐入佳境。1978年,他被调到当地的工艺厂。  相似文献   
180.
探寻30位国医大师的个人经历及成长过程,分析中医传承及中医药人才成长的一些普通规律.发现多数名医名家是以广义的师承模式走上岐黄之路的;中医名家的个人信仰、价值观是铸造苍生大医的灵魂;重视传统文化、钻研古籍经典、精益求精、悟真求道、勤于临床、追求至善是造就国医大师的动力机制.这些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中医药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