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92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在朝鲜哲学、文学研究领域,都公认为李睟光是朝鲜17世纪实学思想的奠基人,其中选取三种代表性的观点逐一地予以商榷,并认为李睟光的这种"实学思想"是在对"性理学"的批判与否定中建立起来的.根据李睟光对自己学问观--"性理上说"的概括与总结的相关资料,来求证李睟光的哲学思想不但没有对"性理学"作出过批判,而且是"终生操守"性理学"观,所以李睟光的哲学思想依然属于宋明性理学的范畴而非"实学"思想范畴.  相似文献   
12.
韩国儒家伦理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大量的文献材料分析归纳 ,指出韩国儒家伦理的三大特点 :儒学内化为民族习惯、性理学的理论创造、实学的务实风格。具体说明了不同特点的形成情况、表现、发展前景。强调今天韩国的伦理 ,力图保持优秀儒家传统与现代文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颜李学派的经世致用思想突出了"务实"的理念,其思想以政治目的为本位,注重学问的实践效用,具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性与实用性。这一思想的形成深受历史变革背景的影响,是国家治理危机、资本主义经济萌芽以及实学思潮涌起的思想反映。颜李学派思想中的反对土地兼并、主张发展商业、建立现代赋税制度、培养实干人才的具体政策与举措,超越了传统伦理学家的理论范围,在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1956年,我于山西省立临汾第一中学高中毕业后,即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60年,提前毕业、留校任教后,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985年评为副教授,1987年在全校破格晋升为教授。1990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1993年被聘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中国人民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人民大学  相似文献   
15.
实学是儒家学说经世致用思想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形成的对促进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历史形态。东林学派是晚明时期实学思想的重要代表 ,他们在与王学末流和专权阉党的斗争中 ,先后在教育和学术、道德修养和认识论及治国济世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主张和见解 ,形成了一个反对空幻虚无、谈空说玄 ,提倡求真务实、实学实用 ,致力治国济民、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体系 ,对明清实学思潮的发展和最终形成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中国实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对当时社会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实学是继承和发展中国古代实学优秀传统的反映中国现时代精神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构想。新实学的价值观立足于现实的人现实的历史的存在之中观察和思考全部价值现象,对价值问题做历史性研究,是一种价值的历史性思维方式;确认价值是应该与事实的统一,价值是事物的现实的历史发展的存在方式,特别是现实的人现实的历史发展的存在方式,价值的本质是事物的历史发展性质,价值的形式是事物的活动及其历史发展过程,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倡导以求真务实为乐,反对和克服弄虚作假的歪风邪气,为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文明的小康社会而奋斗。  相似文献   
17.
《四库全书总目》是在乾嘉时期注重辨章考据,崇尚经世致用的实学风气影响下,由官方编纂而成的。《总目》在宋人集部提要中对宋代散文多有批评,呈现出注重文章的教化之品,挖掘文章的经世之用,推崇文章的根柢学养的批评特色。《总目》宋代散文批评具有鲜明的主观色彩,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宋代散文发展的真实风貌。对于《总目》宋代文学批评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探究官方的政治意志与时代的学术思潮及其对文学批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清朝建立后,本着加强思想专制的目的,确立了定朱学于一尊与大兴文字狱并行的文化政策。与此同时,明代遗臣在追寻旧朝覆灭原因的过程中,普遍察觉到前朝政治的软弱乏力在很大程度上应当归咎于理学性格的虚浮疏阔。若要彻底革正宋明理学的玄虚之病,就必须使学术朝着原始儒家的方向复归:在内容上,不能再纠缠于本体心性的繁杂辨析,而应尽力向现实关怀靠拢;在形式上,亟需挣脱滋养空言的语录之学,回归到深具致用精神的经学上来。其哲学表现,即是气本论思想的大举复兴,并从“气质之性”出发对人的自然情欲给予充分认肯;在学术方法上,极力探索经义训解与“质测”实证的有机结合。总之,无论就广度还是深度而言,清初儒学重整运动都是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既是宋明理学的总结扬弃,又是乾嘉朴学的滥觞所出。  相似文献   
19.
李甦平 《船山学刊》1987,(1):107-110
被梁启超誉为清初五大师之一的朱之瑜(字鲁璵、号舜水、浙江余姚人。1600——1682)是明末清初实学思潮史上的一位重要实学家和中日儒学交流史上的一位大师。朱之瑜的实学思想的基本特质是注重“实学”、“实理”、“实政”、“实功”、“实践”。这种思想,对日本江户时代的儒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政治思想上,朱之瑜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其提高到改革社会的政治高度,赋予它具有民主性的“重民”,“利民”、“爱民”  相似文献   
20.
陆九渊的心学体系从方法论上讲,通常被视作简易之学。陆九渊对此不仅直认不讳,甚而喜好有加。究其原因,简易方法是陆九渊发明、创新儒学的一方宗旨,与他的生体思想即本心学说达成了本体工夫协融为一,也是他判别学派和接引学者的指针。本文对此作了辨析,尤其对向来统混讲论的剥落、减担等说法作了明确区处。陆九渊的实学主张不仅包括个体道德认知上的切己自反和躬身践行,而且更为强调对儒学的切实创新,更为关注儒学的普遍的社会实效表现。陆九渊心学体系的方法理论和实学主张在内在理路上是相联通的,表明他对儒学的创新和发展是实有所本,实有所得;而他在“辨志”基础上提出的实效实利为心学以至整个儒学固有内容的诸多论说,则至少足以说明,视心学为空疏不实之学是缺乏根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