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26篇
  免费   284篇
  国内免费   74篇
管理学   571篇
劳动科学   27篇
民族学   283篇
人才学   257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3240篇
理论方法论   542篇
综合类   7210篇
社会学   897篇
统计学   53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226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61篇
  2016年   227篇
  2015年   376篇
  2014年   643篇
  2013年   655篇
  2012年   850篇
  2011年   870篇
  2010年   907篇
  2009年   895篇
  2008年   1077篇
  2007年   888篇
  2006年   763篇
  2005年   702篇
  2004年   684篇
  2003年   543篇
  2002年   501篇
  2001年   429篇
  2000年   340篇
  1999年   195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音乐是由声音运动作用于人的听觉引起联想所获得的可以感知的形象。音乐的情感体验体现在对音乐表达形式的理解和认知中,这种对音乐表达形式的理解与认知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的音乐感受由音乐快感阶段提高到音乐审美阶段,进而在有声语言创作上,由最初的感性阶段进入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高级阶段。播音与主持艺术教学不能与音乐绝缘,音乐情感体验对播音员、主持人创作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播音与主持是充满魅力的情感沟通艺术,其教学需要借助音乐通过音乐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  相似文献   
992.
当代乡土审美语境中的农村环境艺术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艺术设计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在全球化与城市强势发展的双重影响下,农村陷入生态困境与审美误区,“千村一貌”与城乡文化同质化现象严重,传统乡土审美语境面临挑战。农村环境艺术设计应吸取城市的经验与教训,以当代农民为审美主体,既要尊重农民追求物质生活的愿景,体现时代气息,又要传承乡土文化与精神,保持地域特色,留住乡愁。  相似文献   
993.
官道     
孟斌在县长这个位子上坐了二十年后全身而退,还落了一个清官的好名声. 孟斌的继任者叫李旭,三十几岁,前程远大,也决心做个清官.于是上任伊始,李旭就去孟斌家拜访. 一番寒暄之后,李旭开门见山地问孟斌:“孟老,今天我来的目的,一是来探望您,二是我入仕途不久,不知道这河水的深浅,特来向您讨教这为官之道!”孟斌微微一笑说:“请你说得详细一点,你说的是为贪官之道,还是为清官之道?”  相似文献   
994.
以大学生网络漫画中流行的“暴走漫画”为切入点,在肯定网络美术作品用自主参与的草根式绘画语言反映学生心理与生活状态的同时,指出了由于大学生自身视觉审美素养不足而造成的在网络美术鉴赏与创作中亚审美流行、实践能力缺失、网络审美意识淡漠等问题。分析了在高校美术素质教育体系中建设网络美术鉴赏与实践类课程,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以高水准的鉴赏与创作能力参与网络美术传播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5.
古代江南文人的竹审美与园竹景观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时代、不同人群对美的感受不一样,构建景观的能力和方式也不同。古代尤其是宋元时期在江南地区生活的文人士大夫依赖当地的水、竹生态,通过对庭竹、盆竹的欣赏和培育,以及竹画等方式,积极地创作出以竹为审美对象的园林生境,这个传统成为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重要物质和精神来源。  相似文献   
996.
在西方文化中,视觉能力和观看行为在对理性认知和审美观照方面被认为具有超越其他感官的优越性。然而"观看"的审美范式表现出来的是以二元对立为基础、具有等级制特征的思维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对个性、差异性、多样性的压抑与专制。相反,通过"倾听"的审美范式,人能够领悟存在的真理,即世界是一个包容与接纳万有的整全,物质与精神、自然性与神圣性彼此交融地存在着。  相似文献   
997.
梭罗与爱默生均以"自然书写"为世人所熟知,但在长期共同的超验主义理论话语规制下,两者"自然"观的差异混泯不清,因而在生态美学研究日盛的当下,关于两者"自然书写"的生态价值的品量也显得模糊不清。其实,以生态美学的"参与审美"为切入视角,可以看到梭罗的"自然书写"超越于爱默生之处,梭罗的自然观与爱默生自然观念的巨大差异也彰显无遗。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超越与差异,对当下人类面临的生态问题的解决有着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998.
据我们考证,中国水仙是外来归化植物,时间在五代或稍早一些的唐末,首传地点在湖北荆州一带。逮至南宋,水仙栽培中心转移到了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和闽、浙沿海地区。明嘉靖之后,苏州嘉定、吴县一带成了水仙著名产地,影响很大。清康熙中期以来,水仙栽培重心再次转移到福建,漳州水仙异军突起,龙溪县水仙一枝独秀,影响至今,漳州成了全国水仙种植、贸易和出口的主要地区。水仙在我国的栽培历史较梅、牡丹、菊、兰等国产名花略显短浅,但其独特的花期、借水开花的习性、宛若仙子的气质则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深受广大文人士大夫喜爱和推崇,创作了许多诗词和绘画作品,寄托了高洁坚贞思想人格。民间也出现了不少美丽的传说与歌谣,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999.
淮河花鼓戏与其他民间艺术一样,处于急剧变迁的语境之中.这种语境以全球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要特征.淮河花鼓戏面临经济与文化全球化运动,在根本上动摇了艺术的地方性知识与艺术行为者,偷走了艺术主体的心和民间艺术传统的审美内核.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贯彻了文化自省意识又易陷入另一种文化形式化陷阱.表达或描述这一场域中的新感受以及紧张的现实认识是表述淮河花鼓戏的当今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000.
《伊里亚特》和《奥德赛》动态地、发展地叙写了阿喀琉斯、奥德修斯、赫克托尔、涅斯托尔和佩涅洛佩等在战争、婚恋场景所展示的形而上与形而下、精神与物质、文化与自然、灵与肉的统一,和盘托出了他们在为荣誉而战的光环下的追求体系;《格萨尔王传》也在为"善道"而战的旗帜下,动态地、发展地写出了格萨尔、贾察协噶、绒察查根、珠牡等在战争、婚恋场景所展示的形而上与形而下、精神与物质、文化与自然、灵与肉的统一,将其追求体系和盘托出。中西两大史诗均开创了同时描写古代英雄之表层性格和"深层性格"之先河,他们代表着"英雄时代"之时代"英雄"亦人亦神的共性,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体现着人本意识、自由意识以及责任、担当、关怀意识,具有经典的人文价值和崇高的审美价值。从英雄形象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而言,《格萨尔王传》的人物形象塑造可以与荷马史诗媲美,不愧为《伊里亚特》和《奥德赛》的东方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