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98篇
  免费   243篇
  国内免费   115篇
管理学   342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195篇
人才学   138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3497篇
理论方法论   562篇
综合类   7891篇
社会学   784篇
统计学   30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202篇
  2019年   193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214篇
  2015年   333篇
  2014年   735篇
  2013年   664篇
  2012年   786篇
  2011年   979篇
  2010年   1073篇
  2009年   990篇
  2008年   1144篇
  2007年   844篇
  2006年   736篇
  2005年   757篇
  2004年   740篇
  2003年   563篇
  2002年   464篇
  2001年   460篇
  2000年   369篇
  1999年   195篇
  1998年   120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同史诗或纪传体作品一样 ,现代小说可以视为个人传记的变体。自现代主义以来 ,小说叙事从描写人物 (传主 )的行动或行动着的主体转而关注人物的内心生活 ,在某些“新小说”里内在主体也在丧失。小说叙述形式的变化揭示了个人主体性在现代世界的命运。而对叙事可能性的探索或竭力讲出一个故事来 ,则预示着对个人主体性的修复意图。这是关于叙事形式的社会学探讨  相似文献   
22.
美国著名文学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辛格用他激情和现实的笔触展示了风靡20世纪六七十年代犹太文学的主题--犹太民族深受种族歧视和排犹主义的迫害及饱受苦难的犹太人的英勇抗争;犹太民族的质朴、善良、乐善好施,不容于世俗的"独特环境中的独特性格".  相似文献   
23.
2004年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有较突出的表现,发展迅速,形势喜人,进一步丰富和繁荣了我国多元一体民族大家庭的文学宝库。其总体发展态势依然强劲,中篇小说创作势头抢眼,长、短篇小说和散文创作呈现平稳发展,诗歌创作保持旺盛势头,文学理论批评仍处于相对滞后状态。  相似文献   
24.
张承志在开始小说创作之初就确立了“为人民”的原则,他的小说世界中有着特殊的民族文化背景(蒙古草原文化、天山文化枢纽和回族伊斯兰文化),由此确立了个人创作上的风格。但在1983年之前,他的小说创作中有一个基本的主题,即在描写个人角色的转变中重塑一种价值和经验形式,这多少也折射出了作家本人曾经经历过的人生阶段。  相似文献   
25.
本文分析了鲁迅关于唐代小说的历史地位、唐代小说的题材内容和艺术特色、唐代小说对后世创作的影响等几方面的真知灼见,总结了鲁迅对唐人小说研究的杰出贡献,从中更深地体会鲁迅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和进步的文  艺思想。  相似文献   
26.
站在现代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上 ,法国新小说理论家罗伯 -格里耶认为物我关系是一种距离关系 ,两者既不同性质 ,也无相辅相成的内在联系。因此 ,他反对巴尔扎克以人化的方式写物。他主张 :1、站在物件之外写物 ;2、描写事物的平面 ;3、记录物我距离而非物我分离 ;4、摈弃人化的语言 ,引入几何学的描写。写物理论是格里耶失误最多的理论之一 ,也是极具原创性、开放性和影响力的理论之一  相似文献   
27.
文章从思想性、艺术性和研究方法三方面总结、介绍了近20年来国内劳伦斯小说研究的情况,试图为以后的劳伦斯小说研究总结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8.
本文通过李颉人、周克芹以及新一代巴蜀青年作家群农村题材小说中巴蜀风情、乡土景貌和民俗特征的精细描绘,展现出巴蜀浓郁的地域文化意义和美学内涵。在巴蜀两代作家的对比中,探索巴蜀地域文化小说的困境与走向。  相似文献   
29.
方芝燕 《理论界》2008,(2):147-148
近年来,通信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新媒介文学的产生。在与传统文学争夺文学市场的过程中,以网络文学、手机文学为代表的新媒介文学风头正健。它以互动性和主体性挑战传统文学,并在与传统文学的博弈中逐渐形成合谋姿态。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学院文学又当以何种姿态自处呢?在看到新媒介文学显露出来的诸如批评与鉴赏的无序、对主题的无限偏离等问题,传统文学更有着规范与有序的突出优势。如何才能做到两者的转化或是合谋则是一个远未结束、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0.
明代的小说批评在当时小说大量涌现的情况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运用传播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明代的小说理论,可重新认识这一时期的文学批评思想(即其所体现的文学传播倾向):通过张扬小说的教育功能、史学价值和娱乐功能来推动小说的传播.这不光拓宽了古代小说批评理论的研究途径.又完善了古代文学传播的理论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