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76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159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正相信几乎每一个结了婚的成年人都动过离婚的念头,区别就在于有的人付诸了行动,更多的人只是想想而已。离婚很麻烦,涉及到责任感,怕配偶、孩子受到伤害,也涉及到一个成本问题——每个人在离婚前都会想:我能找到更好的吗?我能承担得起离婚的代价吗?毕竟,一个家庭经营了这么多年,解体之后,付出的情感成本和经济成本太高了。  相似文献   
72.
马克思对小农的特点进行了系统的论述。马克思所言小农的这些特点,可以解释相当一部分国家宪政道路坎坷蹒跚的缘由:小农的脆弱使它呼唤专制和集权;小农的隔离状态使它淡漠民主;小农的安于现状使它排斥政治变革;小农的听命于天扼杀了对自由和人权的强烈需求;小农"打土豪分田地"的均平渴望开掘了财产权的坟墓。就宪政的角度而言,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在于实现农民向公民的身份转变。  相似文献   
73.
自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以来的100多年,国际理论界一直围绕"小农制趋于衰亡"和"小农经济富有生命力"的认识分歧争执不下。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又平添了关于中国农村实行家庭承包制是前进还是倒退,它与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大集体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孰优孰劣的争论。事实上,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发展历史已经表明,大农场(户)排挤小农场(户)是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当今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所谓"小农经济的理想国"。我国下一步如何实现小农制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已成为理论界和政府部门亟待深入研究的一个重大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74.
罗马共和国前期存在着一个稳定的小农阶层,其原因主要有:第一,小农阶层为了自身权益而掀起了斗争;第二,统治阶级与小农双方的妥协达到的双赢为小农阶层稳固存在提供了重要保证;第三,双赢下平民贵族的合作使得国家领土的不断扩展,为小农的稳固存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75.
农业资本主义演进的“美国式道路”及其新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理论界一般认为,列宁关于农业资本主义演进的“美国式道路”,是按照“土地国有化→小自耕农经济的普遍出现→资本主义雇佣制大农场占据主导地位”这样一种逻辑发展起来的。其实不然,“美国式道路”的真正含义是国会与大地产商、金融集团联合控制西部待垦土地资源并以地租形式分配资本平均利润的过程,是国家与金融资本联盟和用资本替代土地和劳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76.
77.
研究发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滞后于社会的发展,而且自始至终是小农模式基础上的农业现代化。无论从思想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上来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互促互进的思想都只是停留在理念层次上,实际并未得到有效地运用,这也是我国"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在此基础上,指出只有充分发挥政府的扶持作用,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才能改变农民的附属地位,让农民真正成为农村发展的主体。  相似文献   
78.
农村垃圾问题的凸现是与小农社会化过程结伴而行的。随着小农社会化的加深,农民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生产、生活和交往方式的改变成为农村垃圾问题产生和不断恶化的重要原因。要解决农村垃圾问题,必须注重对农村和农民的研究,必须及时解决小农社会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以防陷入城市垃圾处理方面“先污染后治理”的悲剧。  相似文献   
79.
80.
在现代化、市场化和社会结构变动的共同作用下,当下农户的社会交往方式正在发生越来越深刻、越全面的变革,各种社会力量对农户的交往方式形成越来越强的形塑作用。从社会交往手段、空间、规则、观念和方式五个层面,探讨农户交往社会化的现实表现与基本特性,可以发现,当下农户的交往方式处于传统性与现代性交织的张力与互动之中,其社会化水平不断提升。这一状况对农户的行为方式产生了多重影响,也对农村社会的发展走向构成了潜在的牵引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