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江藩的生平方面,通过《汪穰卿笔记》及相关文献的考证可知江藩性格的豪放不羁与生活的丰富多彩。又依据陈逢衡、包世臣的相关记载可考证江藩卒年为道光十年。文章还纠正了《中国古籍版刻辞典》中将明代“靖江藩刻本”误认为所谓明人“江藩”刻书,以及将江声《尚书集注音疏》误题为江藩所著的失误。江藩的著述方面,通过袁嘉谷《书〈汉学师承记〉后》的分析可知江藩的《汉学师承记》基于史论结合的学术史传统,虽不免存在门户之见,但也因此成为研究江藩思想的重要文献,同时该书在选人立传标准上寄托了江藩本人的遭遇和情感。又指出胡玉缙在《江郑堂〈河赋注〉书后》中认为《河赋注》是江藩本人托名钱坤所作。并以江藩所校三种古籍为例,指出以此为线索可能发现新材料。   相似文献   
32.
民间文化的传承经验,是在宗法社会大背景下形成的,也是行业在漫长历史中逐渐定型的,它对文化延续起到了关键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人为载体的传承。保护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方面,培养传承人是保证文化活力的关键。在当代社会中,传统的经验应当得到全社会的理解与尊重,并使之更加完善合理。对民间文化传承机制与经验的研究,是文化生态保护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33.
词学师承是具体而微的词学史。常州词派的师承是近代词学师承的主线,张惠言是“祖师”,周济是真正开宗立派者,张、周词学师承分两线发展,一线由谭献承继,同道有庄棫、叶衍兰,复传冯煦、徐珂、陈廷焯、叶恭绰等。一线由端木埰、王鹏运承继,复传况周颐、朱祖谋、文廷式、郑文焯,再传吴梅、龙榆生、夏承焘、唐圭璋等。近代词学师承的学缘、血缘、业缘、地缘“关系”皆较明显。师承中,导师对弟子的词学崇尚、治词路径、成才自立皆有极大影响,优秀弟子也在继承“师说”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近代词学师承多谨守“家法”,偏于保守,对近代学术思想的贡献有限,但有“片面的深刻”。师承中所体现的“师道”,对当下学者人格建设,对纯洁学术,极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4.
学界一个流行的观点是从荀子与韩非子的师生关系出发,来论证二者性恶论的传承。然而,在思想史研究上,二者的师生关系的证据,并不很充分。更重要的是,师生关系本身并不足以支持师承关系。后者还需要以二者思想近似为前提。上述流行观点,有在师承关系与思想近似二者间循环论证之嫌。就哲学上的人性论之比较而言,虽然学界对荀子持性恶论还是其他人性观有争议,但是持不同立场的学者都同意,荀子认为无分则乱,并要通过化性起伪来止乱。与此相对,韩非子承认人有质朴的一面,他也承认靠这种质朴自然而然地达到人类和平相处的可能性。这都与荀子不同,而与《老子》呼应。但韩非子又认为,这种质朴的人性无法抵御物质匮乏的挑战。面对这种争和乱,韩非子否定包括荀子在内的儒家所推崇的道德培养的有效性和必要性,而强调因顺人情。这又与黄老的立场更接近。因此,在人性论上,韩非子的思想更近黄老,而与荀子有关键区别。  相似文献   
35.
陈确是刘宗周三大弟子之一,拜师蕺山是其人生的转折点,对老师的孺慕之情也比其他同门更为深厚,他在其师生前三往问学,死后三往祭奠。刘宗周也曾以"千秋大业"相期许,这种期许成为陈确撰写《大学辨》与《性解》完成对宋儒学术批判,以及倡导"素位之学"的精神动力。陈确后半生还致力于蕺山学的弘扬,曾组织省过社以及同人讲会,薪传"证人社"。  相似文献   
36.
37.
38.
关陇理学和关陇文化一样,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严格地讲,关学应当称之为关陇理学.因为脱开陇人学术,关学在理论、师承和实践方面,均显得支离、无序和单薄.明代陇人段坚、周蕙取洛学入陇,糅合关学之精华,成为一代名师,并将其理学思想传于关中薛敬之,薛敬之再传于吕枏,吕枏与王阳明、湛若水齐名,陇人胡缵宗与此三人亦师亦友,推动了关陇理学的发展.唐枢师承湛若水,许孚远师承唐枢,冯从吾师承许孚远.冯从吾创立关中书院,与陇中崇羲书院同“祖伏羲之圣,宗横渠之贤”,为关陇理学培养了大量人才.清代李二曲“年十七,得《冯少墟先生集》,恍然悟圣学渊源”,与冯从吾渊源颇深.李二曲离世后,关学逐渐走向式微,但是,陇人巩建丰、李南晖、牛树梅、安维峻继续扛着关陇理学的旗帜,阐述易理,洗心退藏,倡导仁学,实学实践,成果丰硕,延续了关陇理学近百年发展的余脉.  相似文献   
39.
1中医师承教育与学位教育相结合的实践 1.1导师队伍管理 为更好地实现师承教育与院校学位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采取师承导师指导与学位导师指导两者相结合的教育形式,能够切实有效地规避师承制专业学位教育中导师指导方面出现的问题,以便建立行之有效的新型师承制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师承导师绝大部分为研究生导师,同时针对少数校外名老中医的实际情况,学校特别颁发导师聘书,并辅以校内有经验的研究生导师协助指导,从制度上保证师承专家指导学生的主体性及指导过程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40.
在分析现代中医高等教育与传统中医师承教育异同点的基础上,提出吸取两种教育模式的优点,采取各个学历教育阶段相互补充、分周期和分阶段的培养方法,以改进名中医的培养模式,培养更多更好的中医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