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83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189篇
社会学   3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丛娟 《理论界》2006,(9):120-121
弗洛伊德与弗洛姆对情爱与文明的关系问题做出了针锋相对的解读。弗洛伊德从自然与文明的对立性出发主张全盘消除文明对欲望和“天性”的压抑,弗洛姆则从自然与人类境况的对立统一出发,认为性本能使人对爱情的渴望及与人结合的表现。二者都有自足性的理由也都存在着某些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人类作为自然与文明的双重存在,必须走出情爱(欲望)与文明(道德)的二律背反。  相似文献   
32.
文章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剖析<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中哈利内心黑暗的一面和所经历的痛苦挣扎.虽然作者罗琳将哈利内心黑暗的一面归结于伏地魔的控制,其实真正的黑暗源于人物内心,人人内心都有黑暗一面,都有"本我"的欲望,而这种欲望的控制需要"超我"监督和指挥"自我"来控制和约束.  相似文献   
33.
“受其影响,又摆脱影响”——施蛰存与弗洛伊德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蛰存从弗洛伊德那里获得潜意识和变态性心理的精神分析理论,从而改变了中国传统小说通过人物语言、行动等外部形态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将笔触深入到人物的心灵深处,以及无意识、潜意识之中。几乎每篇小说都写了主人公潜意识的自然流露和变态性心理,只是或浓或淡,或急或缓,浓者急者,便像精神病患者,行为怪诞荒谬,如魔鬼缠身;淡者缓者,也是性格异常,令人不可思议。但是施蛰存对弗洛伊德学说的态度是“受其影响,又摆脱影响”,从而创作出既创新又有民族特点的小说。  相似文献   
34.
卡夫卡与弗洛伊德属于同时代的奥地利人 :一个是伟大的作家 ,一个是杰出的心理分析学家。卡夫卡的生活和创作似乎给弗洛伊德的理论提供了一个绝好的例证 ,可惜弗洛伊德并不知道卡夫卡。卡夫卡虽然熟悉并阅读过弗洛伊德的著作 ,他的思想和创作无疑也受到过弗洛伊德的影响 ,但是 ,卡夫卡并不完全认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尤其是在信仰和宗教问题上 ,卡夫卡更是坚决地抵制弗洛伊德的理论。这种对待弗洛伊德理论的矛盾复杂心态 ,在卡夫卡的小说创作中均有所表现  相似文献   
35.
36.
莎东美,这位19世纪晚期欧洲大陆知识沙龙所共享的“玫瑰”,甚至可以说是“女神”,吸引尼采、里尔克和弗洛伊德等文化名流的,与其说是美貌,还不如说是才华;与其说是才结,还不如说是气质。她融贵族小姐的高雅、知识女性的独立与交际药的放浪 于一身,  相似文献   
37.
讨论心理健康自我维护的问题,首先应从精神分析学派开始。因为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治疗的基石。今天流行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技术,绝大多数“受到弗洛伊德思想的影响”,或者从中吸取营养,或者受到它的推动。但弗洛伊德的理论是一种“本我”理论,强调的是潜意识的功能。弗洛伊德死后,精神分析理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重视自我的作用,认为自我可以对潜意识过程包括对那些被压抑的信念施加某种控制,甚至改变潜意识的某些内容。事实上,后来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技术基本上是围绕着自我能量而展开的。20世纪40年代,罗杰斯创立…  相似文献   
38.
文明问题是弗洛伊德在研究人类社会时着意深入探讨的主题。他认为,文明不仅是人类实际生存的需要,也是爱欲的需要,是人们为了自身的幸福而创造的;但文明往往成为人们痛苦不幸之源。其原因是,个体发展与社会文明发展之间有着矛盾对立;爱欲与文明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分裂;人的攻击性本能成为文明的最有力的障碍。文明通过不断地强化人的罪疚感来达到控制个人攻击性的目的。在对弗洛伊德文明观的理解方面有一些不正确的看法,需要我们作出细致的辨析。  相似文献   
39.
弗洛伊德在将自己的研究转向人类社会领域时,着重探讨了宗教与科学问题,深入探讨了宗教的起源、作用和可靠性。他认为,宗教的性质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幻觉,其中有些观点类似于妄想;宗教有它存在的理由;当人类度过童年期后,必然会脱离宗教而进入科学阶段;科学不是幻觉,它有可能使人们获得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40.
利用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 ,从三个方面探讨弗洛伊德自身性格的形成和原动力———潜意识作用的关系。这三个方面是 :第一是英雄和权威主义 ,第二是勇敢和理性主义 ,第三是恋母情结和爱。从而得出这个伟大而又平凡的人物 ,其性格的形成与其内心深处的潜意识作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