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3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89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61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清季官方以存古学堂为主要形式的保存国粹办学努力,是当时"新教育"体系的一部分,而非其对立面.但在日益激进趋新的世风中,官方的努力遭到了在野一方的质疑和批评."迂腐庸陋"、"窒塞新机"等皆成为存古学堂的常规"形象",影响着时人对官方办学旨趣的认知,尤其左右了很长时间里后之研究者对存古学堂的理解和定位.实际朝野双方的主张有明显的共性,多数时候是分享共同的思想资源,趋新士人的批评也与官方保存国粹的办学旨趣及其实际办学运作有相当的距离.重建清季在野一方质疑和批评官办存古等保存国粹学堂的相关史实,可从一个特定的视角增进对清季停废科举后官办"新教育"的全面理解;以回向原典的方式考察当时朝野双方因趋新程度不同而形成的对立,应能推进对那个时代的认识.  相似文献   
92.
张謇与张之洞是晚清政治和经济舞台上的重要人物 ,对于国家与民族命运的共同思考 ,使他们走上了兴办实业的共同道路。他们两人的实业实践 ,实际上是我国工业发展的缩影。他们既殊途同归 ,又命运各异。没有他们的早期探索 ,就不会有今天我国民族工业的快速腾飞  相似文献   
93.
清政府认为在海外设领护侨会“无事生扰”,对向海外派驻领事采取消极态度。英国为了维护殖民统治,一贯阻挠清政府向英国属地派驻领事。1887年,张之洞提议在仰光设领护侨。由于驻英使臣薛福成的努力,英国才在1894年同意清政府在仰光设领。薛福成离任后,仰光设领问题多年无人过问,引起缅甸华侨的不满。后来,同盟会加强了在仰光的活动,清政府才在1909年急忙把领事派到仰光去。清朝的领事勾结英国殖民当局,破环和镇压缅甸华侨的革命斗争。  相似文献   
94.
张之洞督鄂时期,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影响的加深、张之洞在湖北推行以工业化为中心的新政改革,湖北农村社会经济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更。封建主义所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下降,农村社会经济结构、农村人民的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给晚清社会的发展进程带来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5.
教学思想不仅是张之洞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自成体系.本文主要从教学目的观、教学内容观、教学方法论和师资论等方面对其教学思想略作梳理,以期挖掘出对当今教学改革具有某些启迪的因素.  相似文献   
96.
张之洞对中学固守儒学的"纲常"理论,以政教相维为基础,力倡"忠教爱国"的中学,以达"保国、保种、保教"的目的;对西学,他主张在某些方面学习西学,以"开风气",使清政府摆脱被动挨打的困境,寻求富国强兵之路。对中西学的关系,他主张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西学补中学之不足,以中学来衡量西学。张之洞的"中体西用"观,在学习西学、引入西学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达到了"开风气"的目的。但他同时又固守封建纲常和封建君主制这一最后防线,有悖于历史潮流,具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97.
学习西方技术,推进农业发展是近代思想家的共识,清末张之洞提出系统农业近代化的思想,他在农业生产方式,农作物产品结构,农业科技等方面都提出具有近代特色的见解,并倡导进行近代农业实践活动,对推进晚清农业近代化进程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
近代张之洞在督府武昌创办了湖北布、纱、丝、麻四局,规模宏大,体系完备,在当时堪称创举.国家时处内忧外患,张之洞筹措巨额资金,实属不易,经费管理的混乱使企业的发展深受影响.  相似文献   
99.
仪琳 《山西老年》2014,(8):42-42
总督妙对知府清光绪二十年的一天,松江知府五十寿辰,寿宴上有一道菜叫红烧鲈鱼,知府触景生情,即兴出句云:"鲈鱼四腮,独占松江一府",命其幕僚当场立对。幕僚们面面相觑,无一能对。知府遂命将此句高悬门外,声明有能对出下联者,敬请入席,奉为上宾。适逢两广总督张之洞微服私访,路过知府衙门,看到后微微一笑,抬手揭榜而进,高声对出下联:“螃蟹八脚,横行天下九州。”知府听音识人,急忙跪拜:“不知总督大人驾到,有失远迎,祈求恕罪!"”  相似文献   
100.
任事张之洞幕府的经历,对陈衍从倾慕乾嘉考据的经学家逐步转向总持诗坛的广大教主,具有重要的意义.陈衍在未交接张之洞之前,在经学上著作颇多,大体上以乾嘉考据学为依归.入张之洞幕后则慢慢淡出经学研究,经学义理颇有西学色彩,著述精力集中在文学之上.陈衍期望通过“雅人”来沟通经学与诗学,达到“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合”.但陈衍思想的复杂性,造成其诗学有自觉地适应近代社会的发展,主动求“新变”的意识,却又难以完全突破传统藩篱的困境,是近代诗学的一种妥协性、过渡性、渐变性的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