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92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152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张载是宋明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其所创立的"关学"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深远影响,不仅如此,其思想在当今社会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张载的"变化气质"学说指引着人们朝着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其"民胞物与"思想为社会的和谐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其完善的教育思想也为现代教育制度的构建提供理论指导.但是,理解张载的思想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要充分考虑到其现实的实践意义,也就是从当下出发去寻找其能够实现的生活化路径.  相似文献   
22.
现象学的"身体"概念具有暧昧性,张载哲学的"气"概念具有两重性,而暧昧性与两重性的关联性,有可能使现象学通向张载哲学,并最终使现象学的"身体"概念与张载哲学的"气"概念成为超越现代与后现代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3.
张载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从哲学基本问题上批判佛教唯心主义的哲学家,他提出了完整的唯气哲学,发展了《易大传》的辩证思维,其“民胞物与”思想奠定了中国近古人道主义思想的基础,他的关学对中国近古唯物主义传统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4.
论张载的德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载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非常重视人之道德教育。在长期的德育实践中,他提出了一系列对于当代德育仍具有重要借鉴价值的德育基本方法、德育施教方法和德育受教方法。  相似文献   
25.
张载的人性论因其以超越的天道观为理论基础而别于历来论性诸家.虚气相即的天道观因其幽与明、全与偏、本然与实然等相对的属性,而使其涵摄下的人性具有两重性: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天地之性是善之根,气质之性是恶之源;只有上达方可返天理,下达则必然陷于徇欲一边,故张子提出以"持礼"来完成上达返天理,完成以实现性与天道合一的任务.  相似文献   
26.
27.
宗密在《原人论》中,以“真心”为中心,论证了人与物之区别的依据、性之善恶发生的可靠原由及吉凶、祸福、贵贱、生死所产生的必然性,由此批评了儒道两家(尤其是儒家)的“元气”论。理学先驱周敦颐、张载,率先分别以“太极”“太虚”为中心建构理论,对宗密的批评一一作了回应。但两者相较,张载的论证内容更加详实、逻辑性更强,因此在回应宗密的挑战上有效性更强。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回应佛教挑战的任务圆满完成了,因为张载与周子一样,其理论体系仍有不足之处。尽管如此,但他们的理论还是引起了同时代佛教徒(如契嵩)的关注与回应。  相似文献   
28.
29.
就当代学者来说,如何从经验考察来验证人是否有先天或普遍的道德情感会是很有启发的道德心理学议题。从道德心理哲学的角度重新解析张载以及王夫之的道德理论。探讨他们对道德的可能性,善的根源的解释,以及他们对恶如何产生,如何对付的主张,我们会发现,张载比较强调理性的重要性,而王夫之则从道德情感出发。两种理论的比较可以作为我们进一步思考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30.
“性”在张载的理论中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概念。张载在对佛老哲学进行批判的基础上阐述其对“性”的理解。他认为,气之所以成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因为其固有之“性”,即“性”是“气”运动变化的根源。这种运动变化的能力,来自气内部固有的“二端”性质,“二端”相感是一切事物产生和变化的根本原因。所以,“性”又是一切存在物的内在本质。人和物正是有其“性”,才不断地产生并变化着。“性”清通神妙,却是可以认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