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9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23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34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122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618篇
社会学   59篇
统计学   14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根据土工地锚的构成形式,分析了土工地锚这一新技术在薄层软土地基加固中的机理和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分析方法.研究表明土工地锚在软基加固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统计研究总体现象的数量表现和数量规律,是一个主观反映客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客观现实的理论抽象的中介,就是一系列统计学的基本范畴,即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不同方面进行分析归纳而得出的基本概念。这些基本概念是统计认识的基本工具,也是统计工作和统计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在统计学原理教科书和一些期刊杂志中,对其中一些基本概念的表  相似文献   
13.
14.
依托数字普惠金融实现农业"双碳"目标是可行的数字化路径。利用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验证数字普惠金融能否担起农业碳减排"重任"。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降低了农业碳排放强度,具有农业碳减排效应;运用解释变量替代法、面板分位数回归和工具变量法进行估计后,结果依然稳健。数字普惠金融的农业碳减排效应可通过农民创业效应和农业技术进步效应实现,而城镇化发展水平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农业碳减排效应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具有农业碳减排效应,但效应大小存在差异;相较于"胡焕庸线"以西地区,该线以东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具有农业碳减排效应,侧面反映数字普惠金融的农业碳减排效应还未突破"胡焕庸线";与粮食主产区相比,数字普惠金融在非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碳减排效应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笔者从内心里发出深思熟虑后的呼吁:请缩减工作时间,让我们共同在创造文明中,享受文明、享受生命、享受生活!  相似文献   
16.
模具型腔形状各异、深浅不一,难以获得均匀的模具型腔温度场,影响了成型塑件的尺寸精度和力学特性。课题组采用基于线性叠加原理的热传导反演算 法,反求模具加热系统的热源强度;根据模具加热系统的传热机理,建立模具加热系统正演和反演问题的数学模型;设计尺寸各异的一模两腔反应成型模具,开 发多通道模温控制系统,搭建测温实验平台,测温结果表明型腔表面在同一时刻的温差均未达到行业标准;根据BMC反应成型塑料的成型工艺要求,改进模具加 热工艺,获得各热管的热源强度函数,作为热传导多源项反演的输入条件,结果表明型腔温度场达到行业标准。根据反演获得的热源强度函数,再次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从而验证了基于线性热传导叠加原理的多源项反演算法对优化多型腔模具的温度场均匀性是有效的,且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17.
运用社会交换理论构建了激励强度影响员工反生产行为的理论模型,并提出了研究假设,面向五个不同所有制企业的203名员工收集了问卷数据,在检验数据质量的基础上进行的回归分析证实了研究假设.发现激励强度与员工组织认同正相关,组织认同与员工反生产行为负相关,组织认同在激励强度与员工反生产行为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通过构建激励强度影响员工反生产行为之间的作用机制,在理论上拓展了对反生产行为诱因的研究,在实践上为企业控制员工反生产行为提供了新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估算了我国29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1995-2010年的人均CO2排放量,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并采用系统广义矩法对影响我国人均CO2排放的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以能源强度和碳强度为依据,采用沃德法将全国划分为五个区域,并对各区域的碳强度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人均CO2排放存在显著的路径依赖现象;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之间呈N型曲线的关系;碳强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各区域能源强度、煤炭消费比重和重工业集聚度。  相似文献   
19.
正耕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载体。我国是个人口大国,粮食的保障和有效供给是保障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关键措施,而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主要有耕地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决定,而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单位面积产量的提升幅度是有限的,所以要提高我国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就必须把我国的耕地面积保持在一定的数量范围内。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  相似文献   
20.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在二氧化碳排放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比较研究长三角地区二氧化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分析发现,无论在排放总量,还是排放强度,都是江苏大于浙江,浙江大于上海。回归分析发现GDP增长导致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加,低碳科技水平(每万元GDP能源消费量)提高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总体上,上海节能减排优于浙江,浙江优于江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