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55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33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21.
作者邓晓芒在2009年4期《世界哲学》上撰文,称:自我意识就是把自己当对象看、同时又把对象当自我看的意识,但对象和自我本来是不同的,因此自我意识里面包含一个自欺结构。这种结构从形式逻辑和日常意识来看是自相矛盾的,必然导致无穷后退并引出一个上帝;但从辩证法来理解则正是主体的能动性之源。  相似文献   
122.
可以从不同学科视角和研究路向来定义批判性思维,这不仅不能被看作是该概念的界定混乱,反而应该理解为有益于认识批判性思维的多维性质。当然,也可以通过多种办法,比如概括共同因素方法、德尔菲方法、基准方法、家族相似方法和其他经验方法等,获得批判性思维定义的普遍共识。这些都有助于全面理解批判性思维,也能为推进我国的批判性思维研究和实践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3.
1956年《新建设》杂志发表周谷城先生的《形式逻辑与辩证法》,引发了一场持续数年之久的逻辑学问题大讨论。这场学术争鸣,在当时的哲学、逻辑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今天看来,周先生有关文章的观点基本上是正确的,当时的一系列批评文章,囿于历史的局限,均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之处。回顾和评析新中国1956—1961年逻辑学问题大讨论,对我国今后逻辑学的发展和逻辑史的研究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4.
20世纪50至60年代,我国逻辑学界掀起了一场逻辑大讨论,这场讨论影响深远.形式逻辑真实性与正确性的问题作为讨论的焦点之一,受到了很多学者包括温公颐先生的关注.为了对形式逻辑的真实性与正确性有一个更为清晰的了解,进而对逻辑学根本性的问题以及对今天的逻辑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有更为深入的认识,梳理了温先生对真实性与正确性的理论分析,并回顾50年代至60年代逻辑大讨论中对于这一重要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5.
批判性思维:语义辨析与概念网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批判性思维大有在我国兴起之势。但是,学界、媒体和大众对它的理解水平远远与其热度不相称。对"批判性思维"这个术语本身的语义分析,消除一些字面上的误解,有助于理解其基本性质。而澄清与批判性思维相关的一簇概念,如元认知、高阶认知、问题解决、批判性推理、非形式逻辑等等,对理解批判性思维概念本身也颇多助益。  相似文献   
126.
辩学与逻辑:一种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辩学的研究对象是辩论,它是对实际辩论的总结和理论化.辩学的兴起虽可引发某些逻辑问题的产生,但作为辩论学的辩学与形式逻辑不是同一性质的科学,它们在研究目的、推理性质、研究内容等方面都存在根本性区别.  相似文献   
127.
128.
理论家对批判性思维的界定,教科书的主导类型以及实际教学内容和相应测试,都表明逻辑主义成为批判性思维教学的主流。批判性思维的本质在于对信念和行为合理性的反思,逻辑特别是非形式逻辑作为一种规范理论,则是表明合理性的工具。这就决定逻辑思维技能的培养在批判性思维教学中处于基础地位、核心地位。因此,批判性思维教学中的逻辑取向是必然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使逻辑与个人的学习和社会生活真正紧密地联系起来,为逻辑教学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29.
本文探讨极限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0.
形式逻辑不是思维科学,而是关于推理的形式科学,辩证逻辑与它并无高低之别。其逻辑规律是语言世界中关于推理形式的规律。从现代逻辑观点看,黑格尔所谓“甲是甲”(“a=a”)的命题形式包含(陷于)矛盾,是空洞的、抽象的同语反复,违反形式逻辑本身,“一切东西(事物)和它自身同一”等意见,完全是他从逻辑方面或从本体论方面对同一律等三律乃至形式逻辑的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