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0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197篇
劳动科学   15篇
民族学   55篇
人才学   65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611篇
理论方法论   130篇
综合类   1241篇
社会学   237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223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詹良水 《理论界》2023,(5):22-28
王阳明晚年对“万物一体”多有阐发,且在前人基础上有不少创新之处,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在《大学问》中以《大学》的“三纲领”来系统诠释“万物一体”。阳明认为“明明”是立天地万物一体之体,“亲民”是达天地万物一体之用,而“止于至善”则是“明”和“亲民”的终极标准。如此一来,阳明将儒家内圣外王之纲领的《大学》归结为“大人以万物为一体之学”,这不仅赋予了“万物一体”以内圣外王的内涵,也体现了他以《大学》为核心诠释儒家其他经典和思想的倾向。  相似文献   
992.
康中乾  侯序 《东岳论丛》2023,(8):70-77+191-192
先秦道家老子和庄子都以“道”为本原。但只有这个“道”本还不行,因为“道”既然是天地万物之存在的本原,它理所当然要体现于天地万物,否则就会干涸窒息。这就涉及“”的问题。老子讲“朴散则为器”“失道而后”,庄子讲“道”,这就是道家的“道—”形而上学或本体论。认识道家这种“道—”本体论,对把握和发掘道家的深邃思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3.
994.
995.
语文教育在立树人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能,发挥着关键作用。“五四”时期是众先哲致力于开启民智、谋求立人的时代,深入开掘其代表人物胡适语文教育哲学中的树人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胡适语文教育树人思想由三个核心命题构成,即语文教育目的论、语文教育方式论和语文教育教材论。胡适语文教育树人思想主要包括:语文教育重在塑造自由人格、独立思想和科学精神相浑融的新人;语文教育需在道关怀和民主文化中立人;语文教育应以白话文为教材,立言立人;语文教育应以文言文为教材,以文化人。  相似文献   
996.
刘芸芸 《科学咨询》2023,(10):148-150
高校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已成为当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在高校教育教学建设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对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大影响。本文从新时代立树人的视角出发,探讨了高校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策略,旨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97.
周亚芳 《科学咨询》2023,(10):239-241
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念,是高校落实立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教育学基础是高校面向师范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是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载体。本文按照师范生培养“为什么要立树人,立什么、树什么人,怎么立、怎么树人”这一逻辑展开,并提出教育学基础课程的思政建设方向:转变教师的课程思政育人观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教育元素、优化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等。  相似文献   
998.
张扬 《领导科学》2021,(1):127-127
育是高校完成"立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和保证,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鉴于此,重视并加强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观念,成为众多高校的共识。由陈少平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高校育创新与文化建设》一书,就是从新时期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出发,以文化育人的视角,对高校育的有效开展进行了深入探究。该书采取的是论文合集的形式,内容丰富、涉及面广,通过理论探索、实践育人、课堂教学、案例赏析、特色经验、创新发展几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对进一步促进高校育工作的创新发展具有积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99.
以兰州理工大学为例,本文深入探讨了如何在“党—团—班”一体化建设中落实与保障“三全育人”体系,挖掘了思想政治辅导员、专任教师、学生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所蕴含的育人职责,通过科学文化学习、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学生自主教育等方式,实现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全方位提升。兰州理工大学致力于培养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懈奋斗,形成了可供借鉴和具有指导意义的做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1000.
"理"是"道"(圆)之象,"道"为"理"(象)之本。体育"圆"哲学是大学安身立命教育的根基。因为"圆"、"理"、""所包含的内在关联比其自然顺序更值得关注;"圆"是"理"与""的基石,"圆"和"理"同是""在自然科学和社会伦理中的展现。"圆"哲学以"理"的思维、护持、融通于"",是当代大学推动"制度变迁"和传承人类"先进文化"教育的宗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