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2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586篇
劳动科学   41篇
民族学   74篇
人才学   189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1068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197篇
综合类   2618篇
社会学   336篇
统计学   6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240篇
  2011年   310篇
  2010年   342篇
  2009年   335篇
  2008年   558篇
  2007年   468篇
  2006年   248篇
  2005年   250篇
  2004年   264篇
  2003年   228篇
  2002年   272篇
  2001年   235篇
  2000年   210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本文讨论了唐代绝句体田园诗的概况,对其内容、风格的变化特点作了考察和分析,将它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并简要说明了唐代田园诗的一般发展规律,指出田园诗的变化发展与整个社会的变化发展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72.
应当历史地看待人民群众在历史创造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当人民群众处于受剥削受压迫的屈从地位时,其创造活动是有限的;只有在近现代无产阶级革命和群众运动兴起之后,人民群众才成为历史的创造主体。应该承认,剥削阶级在其上升时期作为进步力量是阶级社会历史的主要创造者。同时,杰出人物的活动最具创造历史的特点,应充分肯定。因此可以说,一切进步力量和杰出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73.
“创造的教育”理念,既是对党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重大战略的积极响应,也彰显着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特色。师范大学秉持“创造的教育”理念具有重要意义,指引着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如何基于“创造的教育”理念评价高校课堂教学质量,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通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开发了“创造的教育”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具,得到了两个主要因素,分别是“内容驾驭”(教什么)和“策略运用”(怎么教)。通过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将“创造的教育”高校课堂教学表现的水平划分为低水平、中水平、高水平三个等级,建议高校教师及其课堂教学:基于学科理解提升教师内容驾驭能力,注重学科思维方式和方法显性化呈现,加强基于远迁移问题解决的任务设计,优化课堂教学中挑战性问题的设置,注重课堂教学体现学生中心的理念。  相似文献   
74.
“创造”是历史聚焦下的核心词汇。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创新能力愈加重要,“创造的教育”则是依托于历史的聚焦与未来的挑战应运而生。创造的过程是逻辑与非逻辑辩证统一的过程,根据创造的发生机制可以完成对创造的引导与创造性的培养,师范大学“两代师承”背景下“创造的教育”的实施相较于一般的创造教育更具价值性与复杂性,因为其不仅需要培养未来有创造能力的教师,还要培养具备创新性人才培养能力的教师。“创造的教育”应回归学习的过程性,使学生对创造与探究具备更为深刻的理解;强调重视主体的内生动力,使学生愿意进行创造并形成创新的人格;同时还应指向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多样可能性中更好地适应与发展。  相似文献   
75.
西方资本主义生态现代化之路向是以全球性生态空间修复策略、时间修复策略掺杂生态霸权主义谋划而展现自身的生态叙事合法性的。它所证成的合理性,实质上不过是资本逻辑的生态隐性呈现及非正义剥夺。拒斥“资本丛林”成为新的生态文明创造的基本方向。从实践的生态本体论、认识论以及价值论出发,以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鹄的,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创造构筑了一个“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共同体”逐次展开的新路径。它摒弃人与自然对立关系的思维模式,建构了作为对象性的本质力量的生态主体性,塑造了以总体性环境正义为特征的伦理样态,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生态空间生产的时代超越。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创造的包容性与发展性为其能持续引领全球生态文明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76.
高校是一种合作活动起着主导作用的组织,需要协同治理。高校协同治理中,要关注目标导向、共同创造、着眼利益和制度保障。目标导向,要认识高校目标确立的特殊重要性、艰难性,治理紧紧围绕目标来展开。共同创造,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支持系统,鼓励师生参与创造并形成良好的氛围。着眼利益,要关眼高制度执行力,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制度保障,要形成制度体系,提高制度执行力,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7.
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学校教育需要培养大批创造型人才。弄清创造型人才的复杂心理结构,有助于在学校教育中找到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因此,本文对创造型人才个性心理结构中的创造动机与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创造情绪与情感、创造意志和创造人格等几个重要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8.
本文从历史学科的特点、阐述了历史教学的美育功能,这对于历史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9.
《名利场》中的比喻及其人物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喻是萨克雷在《名利场》中最常使用的技巧。它对于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特征,如爱米利亚的“寄生藤”形象,蓓基的“女妖精”形象,乔斯的“寄生虫”形象,都宾的“老马”形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0.
诗歌创作论是苏轼诗歌理论创造的精华。其中“有为而作”的真实涵义,表明了苏轼创作视野的开阔,与其散文创作中的“文以述志”说相辉映;他关于诗歌创作中审美态度的见解,更是空谷足音,这主要得力于其创作实践,也与庄子的影响分不开,。其“博观”说重积累,重厚积薄发,亦具开创性。其审美创造的方法论,充满深刻的辩证法,又以创新为着眼点,因而精见迭出。在语言运用方面,则提出了“街谈市语,皆可入诗’的卓越见解,突破了历来重雅轻俗的传统偏见。从总体看,并以诗论史为参照,我们便会发现,自成一家体系、十分重视美的创造、注重实践性这三者,构成了东坡诗歌创作论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