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5篇
  免费   201篇
  国内免费   99篇
管理学   399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21篇
人才学   21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317篇
理论方法论   54篇
综合类   1377篇
社会学   77篇
统计学   59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以粮食主产县市监利县和仙桃市农地整理项目区为研究区域,采用CVM调查农民专业协会管护模式下农户参与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出资的意愿。运用农户合作行为博弈模型逻辑分析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农户出资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而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和农户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表明,在农民专业协会管护模式下,83.04%农户对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有出资意愿,高于村集体管护模式下的出资意愿;家庭承包地面积、农户对后期管护工作重要性的认同程度和农地整理项目工程设施质量是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农户出资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据此提出为促进农户积极参与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出资,应培育农民组织作为后期管护主体,对工程设施进行定期检查与养护;鼓励、支持和保障农户进行耕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加大对后期管护的工作内容和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加强农地整理项目施工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62.
城镇化过程中,失地村落的利益冲突,主要体现为拆迁、安置补偿、集体经济等相关个人利益的制度性保障问题而引发的同政府、开发商、村干部之间的矛盾。通过对昆明市2个失地村落的调查,发现其真实矛盾根源主要在于农民利益维护制度的权利缺失以及基层政府的经济性行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失地村落利益冲突的动因形态,进而提出了合理提升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公开土地相关制度与政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好基层监督管理,协调各方利益、充分为失地村民考虑,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户籍制度改革等规避失地村落利益冲突的可能性措施。  相似文献   
63.
基于楚汉种业和龙华种业等8家种子公司在湖北省56个县(市)区域的油菜种子业务经营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排除政策效应评估中可能存在的个体固定效应、时间效应和内生性,评价统一供种项目对种子公司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的影响。结果发现统一供种项目有助于种子公司在县(市)区域提升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但在县(市)区域销售量大、市场占有率高的公司不太愿意参与统一供种项目。  相似文献   
64.
在构建农地整治过程中农户权益诉求衡量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湖北省和湖南省部分粮食主产县区的农户调查数据,测算农地整治过程中不同类型农户的权益诉求强度。研究表明:各类农户对经济权益的诉求强度最大,其次是政治权益诉求,再次是社会文化权益诉求,最后是生态环境权益诉求;随着非农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所占比例的上升,农户经济权益诉求的主导地位有所下降,政治权益诉求、社会文化权益诉求和生态环境权益诉求的地位有所上升。提出在今后的农地整治实施中,不仅要尊重并保护农户的经济权益,而且要尊重并保护农户的政治权益、社会文化权益和生态环境权益,要根据农户各方面的权益诉求及其差异,因时因地确定农地整治的方向、内容及重点,促进农地整治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5.
利用来自湖北省一个村庄的质性调查材料,探讨了农村老年贫困的类型与成因。农村老年贫困既有经济贫困,也有社会贫困和文化贫困,家庭结构性因素是导致老年人经济贫困的关键,村庄价值层面的因素导致老年人社会贫困和文化贫困的产生。三种类型的老年贫困之间是有层次的,处在不同阶段的老人贫困层次不同。老年贫困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解决此问题既需要着眼长远的政策调整,也需要现阶段个人、家庭、社会以及政府的综合性协调努力。  相似文献   
66.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环境风险感知研究成为国际学者关注的重点和热点。国内外大量学者基于不同学科视角对环境风险感知进行研究,但这一研究领域仍存在较大争议。以1982—2019年公开发表的关于环境风险感知的415篇WOS期刊相关论文为样本,运用SATI软件构建知识单元共现矩阵,将矩阵导入 Ucinet 社会网络分析软件生成环境风险感知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采用SPSS软件对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进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呈现环境风险感知的9个研究流派和4个维度的知识谱系,并在此基础上割裂为实存论和建构论。多学科路径下环境风险感知研究在“概念阐释”“内容统一”“理论整合”呈现相互渗透,彼此交融特征,但是由于实存论和建构论的互异性和隔膜,导致环境风险感知研究难以实质融合,由此可为我国的环境风险感知研究提供借鉴和反思。  相似文献   
67.
消费者通常会对服务失败做出强烈的反应,明确消费者对不同类型农产品电商服务失败的反应是农产品电商企业有效应对服务失败问题、谋求长远发展的重要前提。根据电商服务质量的定义将农产品电商服务失败分成订单履行、网站设计、隐私安全和客户服务四类,运用交换的框架讨论消费者对不同类型农产品电商服务失败的反应机制,并使用组间实验设计的方法验证研究假设。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农产品电商服务失败对消费者重购意愿的负向作用不同;感知公平中介了农产品电商服务失败对消费者重购意愿的负向作用;不同类型农产品电商服务失败对感知公平特定维度的负向作用强度不同。据此,建议农产品电商企业要重视服务失败问题,加强服务失败的分类管理,在制定应对策略时要充分考虑消费者感知公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68.
基于在甘肃、湖南和贵州三省的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回流农民农业经营决策和新型农民职业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回流农民是否从事农业经营和能否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同时受到个人禀赋、农业信息感知和乡土情结的影响。个人禀赋的影响表现为:教育程度较高和非常健康的回流农民从事农业经营的可能性低;有培训经历和非常健康的回流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可能性高;农业信息感知的影响表现为:惠农政策感知水平越高,回流农民从事农业经营的可能性越大,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可能性也越大;农业风险感知水平越高,回流农民从事农业经营的可能性越低;支农举措感知水平越高,回流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可能性越大;乡土情结的影响表现为:有土地流入经历的回流农民从事农业经营的可能性更大,爱农情结越深的回流农民越容易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建议从改善农业经营金融扶持与农业保险体系、强化农业技术培训、提升农业信息传播效果和激发回流农民乡土情结四个方面入手,吸引更多回流农民从事农业经营,培育更多回流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69.
70.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段的重点和难点。字理教学是教师根据汉字构造的表意性特点,从汉字构造原理上对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来把握字的形、义、音的关系。当前,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学生学习态度消极,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考证汉字文化。教师在生字教学中合理运用字理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识字兴趣,培养其文化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形象认知汉字的能力,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效率,进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