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38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08篇
社会学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谭恩美的作品通过对中国民间故事的改写和重构,来对抗种族和性别的双重压力,以达到重塑华裔女性形象和对华裔身份重构之目的。而改写与重构又借助于互文与戏仿两种手段得以实现,这使其作品打上了后现代主义的烙印。  相似文献   
52.
戏仿是西方文学理论中一个最重要也最模糊含混的概念.从西方文学理论对戏仿的概念定义入手,探寻其理论渊源、学理支撑,从而勾勒出西方文学理论关于戏仿的发展流变史.不仅将关于戏仿的各种西方文学理论联系起来,也放在历史的背景下进行重新认识,并且分析戏仿在西方文学理论中从古代到当代的发展脉络,指出戏仿在未来的理论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3.
戏仿作为手法和现象在西方源远流长,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它伴随着西方后现代理论蓬勃发展,而后80年代初被引进到中国,在90年代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年初,网民胡戈制作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以下简称《馒头》)这部网络短片,因戏仿当时被炒作的大片《无极》而迅速走红内地,甚至超过了《无极》本身引起的轰动。仔细考察这部在网上迅速流传的戏仿短片,就会发现源远流长的戏仿文化在网络时代已经悄悄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54.
李冯的戏仿小说普遍运用了戏谑模仿的方式,用很奇特的方式表现当代人很平常的生存,用很普通的故事达到很隐喻的效果,将东方故事与西方手法、古代情境与现代生存融为一体,对当代生活给出一种独特的形式和意义,隐藏其中的是对现实发现的透彻性和对现实进行古典比喻与讽刺的可能,使他的小说简明、流畅、好读又耐读,形成雅俗共赏的后现代先锋特点。  相似文献   
55.
戏仿是互文手法中的一种,通过对源文进行戏谑性模仿来实现作者自己的目的。柏拉图的《会饮篇》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礼赞爱情的诗篇,美国作家雷蒙德·卡弗在小说《讨论爱情时,我们说些什么》中通过对《会饮篇》进行结构与主题上的戏仿,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深刻变革带给人们的精神痛苦以及对于寻求真爱的迷惘。  相似文献   
56.
什克洛夫斯基论“戏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军 《理论界》2009,(5):158-160
什克洛夫斯基是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和领袖之一,同时他的戏仿观也是整个俄国形式主义的戏仿理论的杰出代表,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什克洛夫斯基认为,戏仿是一种"裸露艺术手法"的手法,是打破词语的"自动化",使文学形式"陌生化"的手段之一.同时,戏仿能从陈旧的形式中创造出新艺术形式,因而对艺术革新具有积极的意义.什克洛夫斯基的关于戏仿问题的论述,无论对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的戏仿理论还是对整个20世纪的戏仿理论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7.
在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的理论家中,什克洛夫斯基、托马舍夫斯基和蒂尼亚诺夫分别对“戏仿”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各自提出了具有独创性的观点。什克洛夫斯基认为戏仿是一种“暴露”他人手法的“陌生化”手法,并能从陈旧的或死亡的形式中创造出新艺术形式;托马舍夫斯基在戏仿的基本观点上呼应、发展和完善了什克洛夫斯基的观点;蒂尼亚诺夫则提出了戏仿的“双重层面”的观点。这三位理论家的戏仿观存在着相互呼应、启发和影响的关系。俄国形式主义者的戏仿理论尽管存在缺陷,但仍然独树一帜,并对20世纪戏仿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
林兆华的《理查三世》既阐释出原作的深刻内涵,又在戏仿与隐喻中获得了部分观众的理解与认同,通过对莎剧这样的经典的演绎,林兆华力图探索莎剧所具有的巨大艺术张力和人性魅力,以及莎剧在舞台上呈现出来的当下性,其中既通过舞台叙述话语与当下观众理解的戏仿呈现了莎剧的魅力,又通过隐喻引发了观众对所谓的人性与权力的再思考。《理查三世》被推上中国舞台,显示出中国导演对莎士比亚剧舞台呈现方式的不懈探索。  相似文献   
59.
媒体恶搞时代的来临标志着大陆大众文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恶搞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以戏仿、拼贴、反讽、恶俗化为手段,使传播信息获得意义的新质。由于其自身的繁殖特点,恶搞一方面得以迅速蔓延,一方面亦难以为继,必然走向衰微。  相似文献   
60.
广告创意的成功无疑是来自于独特的搞笑手段之一——戏仿,在学术研究上,戏仿成了后现代广告搞笑解码的一个新的分支。后现代广告中的戏仿营造出一种商品化的快乐,在满足受众的消费心理与审美需要的同时也极易陷入低俗化的恶性循环。如何在娱乐大众中提升广告人文品格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