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38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08篇
社会学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纽约诗派是二战后美国诗坛的重要流派,作为代表人物,肯尼斯·科克曾长期不被主流评论界所看好。科克往往被认为是个喜剧诗人,诗风荒诞、大胆,然而,在艾略特和新批评一统天下的时代背景下,其作品却极富创新精神,"影响的焦虑"在科克的诗中得到了最直接的体现;其先锋艺术创作最常采用的文学样式是"戏仿"。戏仿在后现代语境下的重要性越来越得以呈现,这正验证了科克超前的艺术创造力。  相似文献   
72.
纳博科夫小说的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博科夫小说的现代性体现在内容和形式技巧上。在内容上,他的小说反映现代人在荒诞现实中的孤独、无助和绝望的困境,以"心理时间"和"异化"为表现主题,同时具有不确定性;在形式上,则采用戏仿、拼贴和元叙述等现代主义表现手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73.
爵士时代的美国和十七世纪的欧洲有着相似之处 ,社会以纵情享乐、腐化堕落为时尚 ,整个民族处于一种躁动、亢奋的状态之中。《了不起的盖茨比》和那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也有着一种在精神层面上的相通 ,是一部浸润着强烈的狂欢化氛围的小说。在这一氛围中 ,人物的命运和面目在现实和狂欢世界中起伏跌宕 ,社会现实在喧哗躁动中尽显无疑。本文试图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重新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一位着墨不多 ,但十分重要的人物威尔逊太太 ,希望通过具体分析其在文中的言行举止和对推动情节所起的作用来揭示她身上所蕴涵的狂欢化精神  相似文献   
74.
互文及戏仿是后现代作品的两个主要写作手法,其旨在消解权威,取消经典,颠覆逻各斯中心主义,使所有文本共处于一个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文本网络中.它们彻底摧毁了作者的意图和对文本的封闭单一的解释,使得所有文本都一律平等.作为华裔美国文学开创者之一的赵健秀,在他的作品<甘加丁之路>中,大量运用了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互文性与戏仿技巧.所以,作者将从后现代主义视角来分析其如何运用互文和戏仿的后现代写作技巧,以实现其颠覆西方霸权话语及批判华裔群体中的自我东方化的现象,以此来维护华裔的尊严与权益的写作主旨.  相似文献   
75.
76.
77.
程军 《兰州学刊》2013,(4):85-91
作为一个后现代热门概念,双重性指两种对立相反的、处于两极的要素、性质或范畴的共存、并置、对照并结合在某一事物之中的存在状态。戏仿作为对源文本带有反讽、戏谑意图的模仿和转换,是天生地具有双重性特征的体裁。双重性特征在戏仿的词源、戏仿的文本结构、戏仿者对待源文本的态度、戏仿的功能指向方面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双重性特征使戏仿突破和超越了传统文艺美学领域中诸多固定、僵化的分类和划界,成为一种典型的"杂种"。  相似文献   
78.
纳博科夫的蝴蝶式思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瞬间我明白了作家纳博科夫是从生物学家纳博科夫的影响下浮现出来的."这是俄罗斯年青的微生物学家索科连科在举办名为"纳博科夫密码"的展览之前所产生的灵感,此展览中拍摄了科博科夫小说中提到的蝴蝶或他在鳞翅类昆虫学研究中涉及的部分蝴蝶,索科连科举办这个展览是为了提出他的假设:纳博科夫笔下那种强调细节、精巧娴熟的风格来自于他对自然科学的爱好,具体地说是来自于蝴蝶这种鳞翅类昆虫学的世界.  相似文献   
79.
简·奥斯汀的《诺桑觉寺》与哥特小说的关系为许多评论家所关注。模仿说与讽刺说各有理据。一方面奥斯汀模仿哥特小说某些人物及其情节上的套路,发展她自己的哥特版本,推进故事情节;另一方面她在借鉴哥特框架的同时给予其嘲弄与调侃,达到期待中的反讽效果。小说《诺桑觉寺》正是这两种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0.
在20世纪的西方文学艺术创作中,自反是一种突出的倾向和趋势,而戏仿所具有的自反性质使其成为一种颇为流行和有效的文艺批评的特殊形式.戏仿的自反性质是对其文艺批评和反思功能的概括,它创造了一种“元语言”,这种元语言使得戏仿者把自己对前文本、文学艺术传统、成规的看法、解释和评论作为作品的主题来展示.从文学艺术发展的历史来看,戏仿的自反功能在推动文学艺术进化和革新的过程中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同时,从形而上的角度来看,戏仿具有解构一切虚构的话语体系和宏大叙事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