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75篇
  免费   424篇
  国内免费   43篇
管理学   540篇
劳动科学   9篇
民族学   104篇
人才学   64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2999篇
理论方法论   526篇
综合类   5197篇
社会学   352篇
统计学   43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30篇
  2022年   385篇
  2021年   195篇
  2020年   184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200篇
  2016年   200篇
  2015年   330篇
  2014年   478篇
  2013年   410篇
  2012年   580篇
  2011年   649篇
  2010年   640篇
  2009年   638篇
  2008年   644篇
  2007年   553篇
  2006年   495篇
  2005年   495篇
  2004年   433篇
  2003年   466篇
  2002年   403篇
  2001年   337篇
  2000年   278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23.
面对西学以及西方文明,儒学经历了一个不断地自我调适和转化的过程,并且出现了四种主要的对待儒家传统文化的态度:一是以五四运动为代表的"否定"的态度,主张以新文化代替旧文化,以新道德代替旧道德,以新方法代替旧方法;二是"开出"的态度,主张从儒家传统中开出西方的民主和科学;三是"并列"的态度,强调儒家文明和西方文明之间相对独立的特性;四是"返回"的态度,一些西方思想家试图返回到儒家传统中去,以解决西方科学和民主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4.
基于藏汉地缘空间结构上的便通性、民族生理学意义上的亲缘以及汉藏语言系统的共性,历史上历朝历代的中央政府通过多元渠道,尤其是儒家教育政策的实施,将儒家文化、儒家思想、儒家经典传播到藏族地区,不仅改变了藏族社会的风貌,也推动了汉藏文化的交融,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崔先生认为,儒学的理论结构包括心性的、社会的、超越的三个理论层面,与之相应的有"仁""礼""命"三个基本范畴。社会的理论层面的"礼"从形式上来说是指礼仪,从实质上来说是指伦理关系的等级差序原则和道德情感等精神内涵,从功能上来说是个人的行为规范和治国工具。心性的理论层面的"仁"是儒学道德观念系统的基础,表现为仁义礼智信的德性和忠孝信义的德行,其根源在于人性本善,人们只有通过道德修养才能不断提升道德境界、完善人格。超越的理论层面的"命"是内化于人的道德本性中的可以被人认知的、体验的对象,它是在生命源头处偶然相值而形成的气禀,注定了人生的必然遭际,不是某种外在超越的既定"安排",因此,儒学回应命的基本态度是不因超越的命运之必然而改变自己所应有的道德实践原则、方向和努力。遵循物理科学地生活,遵循伦理道德地生活,在人生实践中追求完美人生。  相似文献   
26.
27.
礼虽以"义"为尊,然限于以章句训诂、名物制度考证为内容的学术范式,经学家并未充分重视礼学中的义理思想。以程朱为代表的理学家在接续经学研究范式的同时,又推阐礼学中的义理内涵,从而使礼学研究既坚持以"刑名度数"为研究内容,又涵摄了"礼尊其义"的思想。朱子后学陈澔赓续朱子礼学思想,并从礼所涵括的"成德器之美"与"明用器之制"两个方面去重新诠释《礼器》篇所蕴含的哲学思想,终因其《礼记集说》立于官学而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8.
现代新儒家是指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为接续儒家学说道统、回应西方文化挑战而产生的东方文化意识流派。其代表人物在科学与民主强烈冲击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浪潮下,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文化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做出了独特而又深邃的诠释,形成了自成体系的“体用观”。这种“体用观”因其明显失衡而多遭非难,但亦因其丰富而瑰丽的人文思致而倍受学界瞩目。  相似文献   
29.
研究以固体酸SnCl4 ·5H2 O/C催化合成乙酸异戊酯 ,确定了酯化优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 ,异戊醇用量为 0 .16mol,醇酸摩尔比为 1∶1.3情况下 ,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质量的 2 .0 %~ 2 .5 %,带水剂苯 13ml,反应时间 12 0min ,反应温度为 10 2~ 116℃ ,酯化率可达 97.2 2 %。  相似文献   
30.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体制改是核心,培养人才是根本目的.为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改革陈旧的教育内容和不合理的课程体系,改进单一的教学方法和落后的教学手段,以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对会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