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5篇
劳动科学   41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7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5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68篇
社会学   94篇
统计学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大四学生择业效能感及其状态焦虑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Bandura的自我效能感理论为基础,采用龙燕梅修订的大学生择业效能感量表、已有的状态焦虑问卷对湖北师范学院四年级学生进行的测量为基础,一方面分析了大学生择业效能感和状态焦虑感的一般特点,并探讨了其在性别、专业和专业性质上的差异表现;另一方面,研究了大四学生的择业效能感与状态焦虑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1)大四学生的择业效能感存在显著的专业和专业性质差异,不存在性别差异;(2)大四学生的状态焦虑高于正常水平,存在显著的专业和专业性质差异,不存在性别差异,但男生的状态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常模;(3)大学生的择业效能感与状态焦虑之间存在着极其显著的负相关;(4)以择业效能感为预测变量预测状态焦虑,所建立的回归方程具有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72.
结合中职护生的择业特点,加强班级管理,创造良好的班级育人环境,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为技能型的人才培养奠定基础。在校期间的中职护生班级,重点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管理和教育。  相似文献   
73.
于慧 《人才瞭望》2009,(8):30-31
1993年,党中央和国务院正式提出。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经过两三年的调整过渡,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毕业分配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可以进行双向选择.考上大学不再意味着进入保险箱。而且高校连年扩招,大学生也不再缺乏,  相似文献   
74.
为了解社会工作目前的职业声望,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作为社会先进群体的大学生对社工的职业声望评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自身所持有的价值观、择业要求会影响对职业的评价,对社工本身的了解程度也是影响因素之一。笔者因此建议通过大力加强社工价值教育,扩大舆论宣传和提高社工福利等措施来提高社工的职业声望。  相似文献   
75.
论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择业观念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负面影响无疑是雪上加霜.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用人单位吸纳能力的新变化,大学毕业生们必须认清形势,尽快转变择业观念.摒弃"就业终身制"观念,树立"动态就业"的观念;摒弃"社会精英"观念,树立"普通劳动者"的观念;摒弃只在"发达地区"就业的观念,树立到"发展中地区"立业的观念;摒弃"只做白领"观念,树立"白领蓝领兼做"的观念;摒弃"专业情结",树立"复合型人才"的观念;摒弃"给人打工"观念,树立"自主创业"的观念.  相似文献   
76.
随长富 《职业时空》2008,4(8):124-124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相应地进行了大规模调整,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了为适应市场经济的机构改革,企业关停并转,高校也从过去的“统招统分”转变成双向选择或自主择业,大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择业的权力,社会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来实现自我。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结构的特殊性,特别是农村庞大的剩余劳动力,加之,现代化进程中,人的劳动越来越多地被机器所取代。近几年各高校进行了大幅度的扩招,教育机制从过去精英教育调整为普及高等教育,当今大学生的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与此同时,社会上也出现了与此不相协调的现象,就是用人单位找不到所需要的人。许多用人单位抱怨,  相似文献   
77.
国家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的执行、国企产权制度的改革和员工的下岗分流、新户籍管理制度的出台和人才流动的盛行、大学的扩招、进城农民工的剧增,这些因素使得中国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2002年到2006年,我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为145万、212万、280万、338万和418万,每年7月还未就业的应届大学生数为51.2万、63.6万、75.6万、117.3万、143.7万。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天之骄子们对已拥有的工作是否十分珍惜呢?  相似文献   
78.
本文采用自编问卷的形式,对烟台地区三所高等院校的大学毕业生进行了调查,从择业准备、择业心态、择业实力、职业价值观、择业消费和择业需求六个方面描述并分析了烟台地区大学生的择业状况,重点探讨了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表现出的职业价值取向,揭示了当代大学生择业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79.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