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028篇
  免费   2128篇
  国内免费   528篇
管理学   8998篇
劳动科学   643篇
民族学   6033篇
人才学   1938篇
人口学   663篇
丛书文集   25396篇
理论方法论   4633篇
综合类   50040篇
社会学   7452篇
统计学   888篇
  2024年   445篇
  2023年   1782篇
  2022年   1037篇
  2021年   1631篇
  2020年   1772篇
  2019年   1982篇
  2018年   840篇
  2017年   1696篇
  2016年   2313篇
  2015年   3464篇
  2014年   7508篇
  2013年   7080篇
  2012年   8017篇
  2011年   8153篇
  2010年   7465篇
  2009年   7409篇
  2008年   8268篇
  2007年   6367篇
  2006年   5301篇
  2005年   4841篇
  2004年   4504篇
  2003年   4068篇
  2002年   3229篇
  2001年   2774篇
  2000年   1990篇
  1999年   977篇
  1998年   506篇
  1997年   451篇
  1996年   265篇
  1995年   188篇
  1994年   133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德育,经历了"运动式融入""争鸣式融入"和"生态式融入"三个发展阶段,走过了一条改造适应、平等互鉴、自信自强的发展道路,彰显出"民主—法治—生态"的历史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5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影响我国整体实力和世界影响力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强对于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促进我国科技发展至关重要。在我国科技发展的过程中,核心文化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科技发展的程度,进而决定了我国综合实力的发展水平。因此,本研究便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对影响中国科技发展的核心文化因素进行简单的介绍和探讨,并将进一步说明核心文化因素对于我们的影响与启示。  相似文献   
53.
大数据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困境,主要表现为:红色文化传承主体的知识结构碎片化,难以对红色文化进行全面的认识;主体意识出现迷失,不能自觉地传承红色文化;红色文化自身缺乏真实的在场,影响力减弱。在大数据时代下对红色文化的传承问题进行反思,尝试从完善主体的知识结构、转变主体的思维方式、转变红色文化传承的言说着手,全面认识红色文化,自觉传承红色文化,还原并彰显红色文化的精神意境。  相似文献   
54.
55.
劳模是一种中国文化现象。劳模文化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奠定了思想根基,提供了精神力量。同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表征和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的时代表达,劳模文化亦具有重要的世界历史价值,为无产阶级获得劳动解放积累实践经验,表征社会主义劳动方式发展进入新阶段,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对世界发展道路的指引。在当前人类追求解放的步伐愈加稳健、劳动与劳动者地位日益彰显的时代背景下,深入阐释劳模文化的世界历史价值对于在全世界范围内弘扬劳动精神、推动无产阶级劳动解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6.
单位管理生态是管理活动中各参与要素与管理环境的有机统一,领导风格作为单位管理生态的有机构成,与单位管理生态高度契合,并受着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领导风格要追求管理的"完美"状态,应关注文化环境特别是传统文化的基础性影响,以"人性为本"为起点,领导者与下属建立互应性关系,以便更好实现组织内部各要素关系的平衡.领导风格塑造应结合领导环境寻求"变"和有"度",不仅要重视下属的认可,而且要与组织、下属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57.
58.
当代社会主义文艺是"未来—理想性"导向、"人民—总体性"导向、"艺术—综合性"导向的结合,其主流价值观意在凸显超越实然的应然层面,避免无政府主义、极端相对主义和各种层面的虚无主义,这要求我们在评价时区分"主流"与"支流"、"末流"及"不入流",建构主体性与文化自信,进而达到"规范性共识"与"多元价值论"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59.
根据支撑基础、责任负担、保障水平以及民众需求等维度,可以把民生保障划分为托底型、基本型、改善型以及富裕型等四种类型。改善型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它是指通过各类民生项目的安排及民生待遇优化以促进民众生活得到持续改善、社会发展水平得到提升的一种制度类型,是民生项目更加齐全、内容更为完善、治理水平更高、使民众各按其分的民生模式,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服务消费支出总额持续增长以便能够提升生活水平的民生类型,是那种不断满足人的需要特别是较高层次需要的模式类型,也是更有助于形成社会结构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民生制度类型,因而具有综合性、完善性、激励性以及发展性等特点。这要求我们优化民生类型设计及民生投入结构,补齐改善型民生短板,营造良好社会秩序,扎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60.
电影研究的后理论、后电影等概念,与文学理论使用的后结构、理论之后等,虽都翻译为中文“后”,却有其各自的问题意识与对话对象。在厘清概念的基础上,齐泽克对波德维尔等人后理论的批判,具有转折时代的特定思想意义。在文化研究衰微之时,齐泽克的再符号化与后理论的认知研究,构成了“索卡尔—文本”事件之后人文知识生产的不同理论选择。在当前后电影状态下,文化研究的持续发展与电影哲学的稳步推进,显示着新文科建设过程中人文研究的新契机与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