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08篇
  免费   647篇
  国内免费   129篇
管理学   363篇
劳动科学   22篇
民族学   429篇
人才学   303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7021篇
理论方法论   1093篇
综合类   14637篇
社会学   1439篇
统计学   70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387篇
  2022年   237篇
  2021年   391篇
  2020年   461篇
  2019年   407篇
  2018年   213篇
  2017年   358篇
  2016年   438篇
  2015年   761篇
  2014年   1624篇
  2013年   1470篇
  2012年   1684篇
  2011年   2356篇
  2010年   2169篇
  2009年   1692篇
  2008年   1747篇
  2007年   1565篇
  2006年   1289篇
  2005年   1131篇
  2004年   1036篇
  2003年   966篇
  2002年   850篇
  2001年   662篇
  2000年   521篇
  1999年   274篇
  1998年   165篇
  1997年   141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41.
文学创作是非文学因素的审美性人格化转化.文学创作是一种非文字因素的审美性人格化创作构架,统摄了再现说、表现说与形式论的创作范式,体现了文学创作的人性特质.从分侧面考察,它具体对象化为再现、表现与形式建构等三种基本操作手法.  相似文献   
42.
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的文化转型以同源性的关联方式促成了文学的分流和变化,使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在类型范式和价值形态上都有别于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本文立足于文化转型与文学变化的同源性关系,从“文学的类型分化与作家群落的变化”、“回到日常经验与个人化写作”、“叙事空间的转移与物质话语的膨胀”、“大众传媒对文学的改写”、“文学生产与流通的商业化倾向”等五个层面,概括了20世纪90年代文学区别于20世纪80年代文学的重要特征,并对上述特征已经或可能给中国文学发展带来的影响作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43.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和西方现代文学接受理论的比较分析,认为,中国传统文论和西方现代的接受理论在探求文学文本意义上有着两种决然相反的思路一是对作者之本意的执着的探求,一是对读者在解读文本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的张扬,这两种理论都有片面性.由此提出了建立当代文学文本解读学的理论构想以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为指导,适当借鉴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文论的合理的有价值的成果,加以整合,从而形成具有较大包容性与科学性的文学文本解读理论,即注重历史视野与美学视野的融合.  相似文献   
44.
翻译中文化转向有两种基本策略: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和以原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本文以劳伦斯.韦努蒂的“归化”“异化”论为理论依据,从语言和文化两方面评析张谷若译《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异化倾向。  相似文献   
45.
徐凯 《学术交流》2005,(12):197-199
在结构主义叙事学理论的参照下,可看出王晓春的小说《女乞丐王》具有如下的叙事特征:在叙事结构上,通过扬善与惩恶两项叙事功能的深层对立而构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内涵。在叙事语法上,通过角色的对立转化,来营造一种完成型的组合形态。在文本策略上,通过民俗意象和转喻手法增强作品的诗意内涵,升华思想和艺术的境界。  相似文献   
46.
爱尔兰著名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在其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始终追求艺术形式的创新.作为20世纪初现代主义文学倾向的代表人物,乔伊斯在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大胆突破传统,以强烈的文学实验精神将其创作理论应用到实际创作中.以时间、意识和技巧为创作中心,生动展示了主人公斯蒂芬·迪达勒斯的现代精神气质.本文以其代表作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为实例,旨在从两个方面展示乔伊斯的文学实验精神,即乔伊斯美学理论在实际创作中的应用以及其现代主义创作技巧在体现小说整体布局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7.
20世纪的中国文学是在东西方文化文学影响下努力走向世界的文学,它的发生、发展都离不开西方文化与文学影响,在借鉴接受西方文化文学的影响中,在传承中国文化文学的传统里,努力走向世界。它是努力走向大众雅俗流变互动的文学,在走向大众化的路途上,将求雅与随俗努力结合起来,构成其独有的面貌和特点。  相似文献   
48.
《野叟曝言》的“文格”与夏敬渠的创作人格有一致性,但存在明显的矛盾。这种矛盾对《野叟曝言》的文本价值产生了复杂的影响。导致夏敬渠“人格”与《野叟曝言》“文格”矛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研究视角不能简单化。  相似文献   
49.
全球化与文学的民族性 ,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历史问题在当前新的历史语境下的重新言说。它既表现出作为历史问题的滥觞所提供和积累的经验性意义 ,又由于历史境遇的深刻变化而必然呈示出“新质” ,并由此构成对世界现实秩序的挑战。我们既要坚持以“国家和民族”的范式参与“世界文学”的对话 ,又应积极地把握“全球化”态势以激活民族的文学  相似文献   
50.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 12届学术年会 ,具体研讨了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中国当代文学的新格局、新变动 ,提出了当代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的新课题、新任务 ,以及加强新世纪当代文学学科意识与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 ,推进了对当前复杂多变的文学现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