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56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72篇
社会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邵飘萍是中国新闻事业在民初转型时期的代表人物,是中国第一个集新闻记者、新闻学者和新闻教育工作者于一身的“新闻全才”。他的新闻思想主要内容有:在新闻职能方面,认为报纸的首要任务是传播消息;在记者的任职资格方面,最早提出记者要以“品性为第一要素”;在新闻业务上,认为凡事必力求实际真相,以“探究事实不欺阅者”为第一信条;在记者责任上,特别强调记者要有“铁肩辣手”的斗争精神;在处理传者与受众的关系上,主张对待读者可以迎合但不能盲从,讲究高雅而不能低俗;在媒介经营管理方面,主张新闻机构既要注重社会效益,又要注重经济效益,努力实现两个效益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52.
根据十余年来(1999年-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中新闻学与传播学类立项资助项目的数据,分析了相关项目的表面特征以及走势所显现的含义,并着重研究和探讨了项目内容的变迁与发展。据此可有效了解我国新闻传播研究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53.
[摘要]印度非政府组织对该国环境新闻之产生发展及报道的议程设置起到重要作用;印度环境新闻发展的动力系统存在于专注于本国问题报道、初步形成公众-媒体-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西方环境理念滋养等三个方面;印度环境新闻存在着短板,因为方言媒体与英语媒体面对不同受众而代表不同利益集团、新闻渠道不同而具有不同理念、中产阶级知识分子未能充分而广泛参与导致新闻理念上的滞后,这些一定程度上都会制约着印度环境新闻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4.
[摘要]互文性理论将话语置于隐性的文化系统中,主体以一种知性的存在方式能动地去解读显性的文本存在。文化、主体、文本在互文性理论中得以很好地结合。这样的结合也正是新闻改革追求的方向。社会类新闻作为一种非规定性新闻报道类型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其特殊性、功能性与互文性理论内在统一。本文立足于文本理论,一方面,通过分析社会类新闻与社会、受众的互文关系,透析社会类新闻互文性的本质;另一方面,通过解析互文性在社会类新闻报道中的显性存在方式,揭示文本互文是社会类新闻报道的一种叙事方式,从而指出互文性理论对新闻改革有重要的理论和方法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5.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研究了国内不同级别、地域和性质的8家报纸从2008年5月12日汶川5·12地震发生开始至今(2010年3月),在汶川地震相关报道中的内容特征及变化趋势.研究发现,2008年6月30日之前报纸主要以应急救灾为主要报道内容,此后则以灾后重建为主要报道内容;国家级报纸重视民生报道,外地报纸重视灾情报道,本地市级报纸重视住房及设施建设报道;党报不同阶段的报道重心比市场报突出,市场报比党报更关注受灾感受等.  相似文献   
56.
何岸 《源流》2010,(23)
邵飘萍,1884年生于浙江东阳,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有新闻全才之誉。1905年,邵飘萍考入浙江省高等学堂,毕业后回家乡任教期间,成为《申报》特约通讯员。  相似文献   
57.
《领导文萃》2008,(15):9-9
教育部发布的全国226个本科专业2004年至2007年的就业率,学石油工程的毕业生最好找工作。调查显示,工学各专业普遍就业率较高.其中石油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四年就业率均在95%以上;采矿专业、车辆工程也连续四年就业率在90%至95%之间。一些热门专业就业情况并不理想。以去年为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率均不足85%,市场营销、会计学、人力资源专业在85%左右徘徊,新闻学专业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都在70%至80%之间,法学专业则在80%左右。  相似文献   
58.
袁忠 《探求》2018,(6):104-107
传统的"新闻无学"这一命题是从新闻的写作规范、编辑方法等技术层面来看的,而上升到社会人生人性的体验和人文学科的内涵传播这一角度,新闻学是有学科体系、学术意蕴、学问素养的。从新闻理论看新闻有"学";从新闻教育看新闻有"学";从新闻从业者看新闻有"学"。传播活动也同样是需要深厚的人文性、学术性、思想性来支撑的,《读书无新闻》就是这样的例子。一名合格的新闻传播业者应具备广博学识和坚实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59.
石义彬,男,1955年3月出生,湖北随州人;现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60.
当前国内对建设性新闻概念的认识存在误区。结合国外新闻实践和学术语境可以发现,建设性新闻并非西方主流,其影响不可高估,其在今后的发展境遇尚待观察,其对我国新闻实践究竟有多大的示范价值值得商榷。我国新闻实践话语中的新闻建设性与西方建设性新闻不同,当下所谓建设性新闻的"中国方案"并不属于建设性新闻的范畴。国外建设性新闻提倡者所批评的"媒体消极取向"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和语境。建设性新闻不否定对负面题材的监督批评报道,更不是报喜不报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