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6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05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王立 《贵州社会科学》2007,208(4):26-30
明清小说多神行术描写,其最大特色是与神物崇拜的联系.或是直接在腿上、脚上附加的神行器具,或是飞帕和树枝状载人飞行器,或是当事人穿戴的钻天帽和入地鞋.通常认为其来自佛经的木鸟故事,然而所强调的是跨越远距离空间,不是行动迅捷,神行术故事来源并非完全在此,还有高僧的幻术表演.后者在交通工具不发达的时代,很容易引起新闻鼓动效应,外来佛教声威借此而高扬.飞行器等神秘想象,还有现实中超人体能的神行者为基础.其多被描述日行"五百里",也是受汉译佛经叙事习惯的影响,"五百"为一个整数而极言其多,这似乎也是人类的体能的一个极限.  相似文献   
12.
许多明清小说都对古都南京表现出特别的热情,从对南京各种风土人情、人文景观的关注和描绘,到<红楼梦>与<儒林外史>中,沉淀为一种内涵丰富、意蕴深沉的"金陵情结",以及我们对这种"情结"文化内涵的剖析,这些都为我们理解南京文化提供了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3.
坪内逍遥的《小说神髓》被称为日本近代文学理论奠基之作,作者旨在引进西方美学和文学理念来改良日本小说,但在叙事技巧上却并未完全排斥日本江户时代的叙事原则,其中一些来自中国明清小说批评。本文尝试分析中国明清小说批评与日本江户时代文学及《小说神髓》的影响与变异关系,通过比较中日文学近代话语转换的轨迹来探究《小说神髓》在叙事技巧上的创新点及其现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明清小说宝物描写情节模式有四:"遇难--获宝--脱困"模式,展示出英雄获宝的幸运,磨难构成了宝物出现和获取运用机缘."寻宝--夺宝--成功"模式中,寻宝、夺宝是斗宝的前奏和准备,与英雄的发迹变泰和业绩成功构成了一个较完整的故事类型."授宝(借宝)--解难--却敌"模式,揭示出英雄受上天、仙师佑护的重要性."失宝(盗宝)--误用--归位"模式,描写正派人物宝贝丢失,被不该用者误用造下罪孽,经一番周折又回归主人手中,盗宝者最终被收伏归位.  相似文献   
15.
未定稿     
《领导文萃》2010,(7):9-10
伟大而雄壮的时代却缺乏代表性的文化产品 陈鲁文撰文指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高峰.都有自己引以为傲的文化巨匠。毋庸黄疑,与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产生的时代相比.咱们如今国力最强,人口最多,人均寿命最长,作家最众,创作条件也最优越,可是迄今为止,能拿出的有代表性的文化产品却最寒碜。  相似文献   
16.
粗略而言,明代嘉靖及稍后时期,小说语言有明显的变化,方言用于小说,成为占统治地位的语言。到了清代,小说书面语言则极力避免地方性,而用普通白话为文,或用具有全民性的方言。而这种变化的形成,又与两代的文学理论对文学作品的要求有关联  相似文献   
17.
明清小说宝物崇拜,有利于坚定善必将战胜恶、自强不息的信心,体现了一种正义必胜的理想期盼和价值趋向.也显示了明清尤其明代战争武器或生存器具改进的时代风潮,以及社会体制、国民性同时代现实需要、想像期待之间无可调和的尖锐矛盾.国内外的现实压力促使人们不能忽视体制制度的不合理性,于是,力图不断改革完善之.同时,宝物崇拜也启发我们进行"重技术不重科学"等"国民性"的文化反思.  相似文献   
18.
明清小说所描述的民间巫术和禁忌习俗中,女性承受着身心双重的痛苦折磨,这是时代和社会悲剧的侧影。明清小说的作者过分宽容地演示了男性的霸权心理,而且延续了男权文化的女性评价标准,没有提供帮助女性战胜各种危险的可行性指导,也不可能培养女性积极进取、有效抗争的精神,其思想局限对民族精神造成的损害极其严重。  相似文献   
19.
教化思潮是文学思潮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影响了文学作品的形式和内容。教化思潮有忽视人性、单纯为统治者服务的负面效应,也存在注重人格修为,益于百姓、社稷的积极作用。明清小说的教化作用虽受非议最多,但它对人、对人性解放和社会安定还是产生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明清小说中描述的民间俗信形式种类繁多,寄寓了小说人物及作者的生活理想。俗信形式传播了礼教,礼教内容使俗信形式得到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官方的认可和支持,其形式、内容及传达的伦理精神都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