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5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05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京杭运河当年流经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运河文化包括燕赵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明清小说的主体是运河流域小说,其代表作品大多诞生于运河流域并与运河文化密不可分.究其原因不外乎政治中心效应、经济重心效应、出版拉动效应、文化辐辏和人才集群效应.运河文化哺育了明清小说,明清小说光大了运河文化.  相似文献   
22.
明清小说所描述的民间巫术和禁忌习俗中,女性承受着身心双重的痛苦折磨,这是时代和社会悲剧的侧影。明清小说的作者过分宽容地演示了男性的霸权心理,而且延续了男权文化的女性评价标准,没有提供帮助女性战胜各种危险的可行性指导,也不可能培养女性积极进取、有效抗争的精神,其思想局限对民族精神造成的损害极其严重。  相似文献   
23.
教化思潮是文学思潮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影响了文学作品的形式和内容。教化思潮有忽视人性、单纯为统治者服务的负面效应,也存在注重人格修为,益于百姓、社稷的积极作用。明清小说的教化作用虽受非议最多,但它对人、对人性解放和社会安定还是产生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4.
明清小说中描述的民间俗信形式种类繁多,寄寓了小说人物及作者的生活理想。俗信形式传播了礼教,礼教内容使俗信形式得到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官方的认可和支持,其形式、内容及传达的伦理精神都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25.
明清小说中,宝物描写出现频繁、涉及民俗学与叙事文学,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目前的研究大致有三个纬度:一、宝物与小说情节构思、人物刻画的关系;二、宝物崇拜及其相关描写的叙事来源;三、宝物与兵器衍化的关系.对新时期以来明清小说宝物描写研究作相关综述,发现其中亦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必要进一步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6.
在灵与肉的煎熬与搏斗中,妙玉等出家女子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压抑人欲,违反自然律令;要么放纵人欲,破坏宗教律令。因为压抑人欲特别痛苦,所以绝大多数出家女子要么暗中与僧俗两界男子私通,在男欢女爱中,她们常常耗干所爱者的生命,而她们自己也因此而被迫结束自己苦难的一生;要么还俗嫁人,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27.
李渔小说有着鲜明的喜剧性 ,其内在精神表现为 :在爱情婚姻观上的重欲轻情 ,用游戏神通笔法回避社会现实矛盾和人的真情实感 ,对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解构 ,从而使娱乐消解了劝惩 ,逃避了社会、现实和人生  相似文献   
28.
明清小说中的宝物描写及其相关研究,目前状况可分为:关于宝物与小说构思及人物形象塑造;关于宝物崇拜及其描写的多种来源;关于明清小说中其他兵器描写的研究;对于明清小说迄今神魔叙事、宝物功能及其相关研究不足的关注。关于明清小说宝物崇拜及其描写,已引起研究者的注意,但是迄今尚未有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有必要进一步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9.
从明清小说看中国人的诉讼观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已为学者所公认。本文试图从明清小说资料角度,探讨中国人的诉讼观念。本文着重指出:过去法史学界一般断言的中国人“无讼”观念,实质上主要反映了官方与士人阶层代表的文化大传统的法律追求和理想;“厌讼”、“惧讼”观念,则主要体现了大众百姓代表的文化小传统的诉讼意识,并以明清小说资料揭示了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30.
小说评点对文学批评来说具有全面性、多面性、细致性的特点,具有辅助阅读小说的功能和独立的文本价值,可以促进小说的传播。目前,明清小说评点显然还没有得到认真的对待和研究,所以明清小说评点的研究还留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