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7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36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99篇
人才学   1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06篇
理论方法论   113篇
综合类   1188篇
社会学   53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1.
唱和词集与词坛风会关系密切.明清之际唱和词集较多,文章仅限于明天启至清顺治年间,共有五部唱和词集.这五部唱和词集重小令,内容多绮艳,风格尚婉丽,表现出<花间>词风的特征,这与当时词坛<花间>余波仍旧盛行有关.明清之际,<花间>余波有起伏消长.<幽兰草>体现它高潮开始的标志,<唱和诗余>体现它的新变;而<遁渚唱和集>的黍离之悲,<随草诗余>的人生感怀,则体现出运渐背离<花间>词风的趋向.  相似文献   
12.
自北宋以来义田事业虽历经波折却延续发展,对封建社会中后期的社会变迁影响至深。义田的兴起反映了从士大夫阶层到一般民庶为光大家族和维持家族所作的努力,义田的存在则与封建政府的扶持鼓励政策密切相关。义田所凝成的群体与封建政府具有互动关系,发挥着社会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于文善 《高校社科动态》2006,(1):47-48,F0003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这一系列新变化表明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走出了传统的以政治史研究为中心的学术研究范式,开始步入多元化学术研究的新视野,其中中国近代经济史领域学术研究范式的转换可称为这方面研究的典范。尤其是近代经济史领域学术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借鉴与更新更值得称道。近读南京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系教授、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所所长杨德才博士的学术研究专著《中国经济史新论1840-1949》(以下简称《新论》)(该书已由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一书,觉得非常有必要评述一番。一方面,…  相似文献   
14.
静轩先生新近完成的呕心力作《红楼梦与明清美学》是作者花费了十年的准备工夫,收集资料、扒罗剔抉、制作卡片、谋划构想、苦心经营而完成的大部头的重量级的选题具震撼性的著作,也是研究《红楼梦》与明清美学内容关系、渊源、文化影响的学术著作。它的出版必将给当前国内《红楼梦》研究领域特别是红学美学领域带来一线新机,一缕闪光。美学,这个概念和字眼,在曹雪芹时代未曾出现,而是近代作为舶来品国人才得以认知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生活就是美。中国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生活创造和表现了封建社会形态下形形色色的美,以及由此引发的审美的…  相似文献   
15.
张文礼在《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年第2期撰文认为,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转折点,而“三农”问题是贯穿中国历史的基本问题,这一问题在改革开放后亦有了新的诠释。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农”思想和政策的创新与发展集中体现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颁布的六个“一号文件”中。从中央六个“一号文件”所体现的“三农”思想与政策来看,我国的“三农”问题有如下特征:一是长期性。由于我国农业人口超过9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0%左右,这决定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任务任重道远,而且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所需要的资本积累需要很长的时间,要改革我国现有的制度模式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二是复杂性。由于我国的三农问题面临内部改革的浪潮以及国际市场形成、全球化、信息化加速等问题,所以,三农问题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景下,更加棘手。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徽州的乡约简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乡约是宋代兴起、明代中叶至清代前期得到官府鼓励和推行的一种村民自治的教化组织.在徽州,明代乡约建设倡行于嘉靖五年,极盛于明代后期的嘉隆万和清初的康雍乾时期.其组织形式与徽州本地特有的宗族组织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徽州农村社会的稳定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明清时期徽州乡约运作与管理十分规范,是同一时期全国乡约发展的典范,祁门<文堂乡约家法>、<岩寺备倭乡约>等乡约出现,标志着徽州乡约发展的成熟与完善,它是封建社会末期统治者所倡导的法治与德治、礼法合治的最为典型的代表.  相似文献   
17.
《牡丹亭》在明清时期引起极大轰动,特别是受到了广大闺阁妇女的喜爱,从而风靡闺阁。受时代环境和性别因素的影响,明清时期女性对《牡丹亭》的接受带有卷入性理解的特点,她们以自身的心理期待和感情需求去理解剧中的人物,认同杜丽娘的行为,并以此观照自我的生存状态。在女性对《牡丹亭》的评点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和男性评点者不同的重情特点。  相似文献   
18.
梅莉 《江汉论坛》2004,(12):81-85
武当山的进香活动源起于宋代,经过元代的发展,到明清时期已成为具有全国性影响的道教信仰民俗,香客来源广泛,香火极盛。从朝山规模和影响来看,明代香客以湖北、河南、长江下游引人注目,清以后则以湖北、河南为盛,山东、陕西、云南、贵州等地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9.
按大历史断代和工业化主体的不同,中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依次呈现为清中期以前早期工业化过程中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的共同发展,晚清与民国时期近代工业化过程中洋务企业与乡村半工业化的并行,计划经济时期国家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和农村社队企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工业化与乡村工业化的双翼腾飞。其特殊性在于国家主导的城市工业化与农民兴起的乡村工业化并行耦合,共同推动着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1851年5月1日,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举行 这次博览会的英文名称是“Great Exhibition”,可译为“伟大的博览会”,“巨大的博览会”是否当时就有这样的预见:世博会将对开拓人类眼界,推动社会发展起“巨大”,“伟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