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0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62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53篇
人才学   1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32篇
理论方法论   119篇
综合类   1073篇
社会学   58篇
统计学   1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71.
关于《五蕴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蕴论>是佛教唯识学派的纲要书,也是法相宗瑜伽十支论之一.其梵文原典在印度早已失传,但西藏布达拉宫保存有一部该论的梵文原典手抄本,2008年校订出版后,在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五蕴论>不仅对佛教专门术语的定义有明确的解释,对于阿赖耶识存在的问题也有所论证.文章在详细介绍了该手抄本和校勘本的同时,对<五蕴论>的先行研究和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内容大意等情况也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概述,并对阿赖耶识的存在问题也作了考察.  相似文献   
72.
根据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变化,应当转变调控经济的指导思想。本文汲取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循着供给学派的思路,提出了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政策框架建议,为调控经济的转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
制度,用博弈论制度学派的话来说,是多人重复博弈的均衡解。如果你对这个解释有一些摸不着头脑的话,我建议你去读一读管理学上颇为著名的“分粥”的故事。这个故事极其生动地演示了制度的起源和变迁过程,尤其揭示了一般意义上的“好”制度是如何被利益各方博弈出来的。  相似文献   
74.
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哲学之父。“无为而治”是老子管理思想的核心,也是老子管理思想的最高境界。“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以辩证法的原则指导领导的工作,寻找顺应自然、遵循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在有形层面“无为”,在无形层面必“有为”;高层管理者的“无为”是基于中层和基层的“有为”。“有为”蕴含在“无为”之中,“无为”驾驭在“有为”之上。领导较长时间不在组织中,组织的工作正常开展,按照领导的话说,建立了良好的制度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75.
玛格丽特·米德是美国著名的女人类学家。她的作品曾轰动一时,《萨摩亚人的成年》是她的代表作。作为文化心理学派的开创者,米德的研究方法受到各方关注并形成热议,其中不乏最著名的"米德-弗里曼"之争,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国际国内学者也对她和她的研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6.
77.
近日,我以师友之间的关系,采访了萧兵,要他谈一谈学术经历和想法。虽然还不是"法拉奇式提问",可也够"不敬"的了。目的在于尽量保存真实。——周游周游(以下简称周):您才上过高中一年级,不到15岁就当了兵,怎么搞起学术来了?  相似文献   
78.
阿克塞尔.霍耐特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代表人物,他的"承认理论"开启了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新视域,实现了其理论的转向。我国学者近几年来对其理论作了初步深入的研究,不仅从批判理论发展历史、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以及文化背景揭示了其理论价值,而且还从其理论本身的构建、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但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扩大领域、拓宽视角,将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79.
在河南省新乡市,星湖花园社区出镜率颇高。不光是因为这里屡获国家级奖励,更是缘于它的管理模式。这里是房地产开放商介入社区后期发展的一个典型,企业为社区做了很  相似文献   
80.
止斋诗初论     
止斋诗在诗思上具有郁勃不平的政治情感取向,但同时又能融苍浑于平实,归怨艾于雅正,体现出情兼怨雅的趋尚。止斋诗在诗艺上颇重用典,有意求雅;颇重炼句,有意求工;颇重炼意,有意求新,体现出淳雅工巧的创作追求。止斋诗具有不可忽视的多重诗学意义。一方面,它折射了永嘉学派的历史演进,其对雅正之思的强化正是陈傅良事功学术旨趣合乎逻辑的诗学呈现,而其与科举密切勾连的诗艺探求则对永嘉之学最终演为辞章之学深有影响;另一方面,止斋诗虽为"学人之诗",但它在诗歌的抒情性与工巧性追求上,又对包括"永嘉四灵"乃至江湖诗派在内的"风人之诗"产生了实质性影响,从而真正前驱性地参与了南宋后期唐韵复归和"宋调"式微的诗史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