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9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62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53篇
人才学   1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32篇
理论方法论   119篇
综合类   1072篇
社会学   58篇
统计学   1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和磊 《社科纵横》2011,26(5):171-174
伯明翰学派作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研究派别,其建立有着非常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乃至知识背景。首先是二战后英国社会所形成的各种危机,引发了当时的知识分子关注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其次,英国社会在二战后出现的"愤怒的青年"反叛思潮,推动了伯明翰学派的建立。再次,从知识谱系上看,伯明翰学派通过批判当时已无力解读英国社会现状英国文化主义传统,开始建立起自己新的知识范式。  相似文献   
892.
结构主义语言学及伦敦学派代表了不同的两种研究思路: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本文首先介绍了作为结构主义语言学之一的哥本哈根学派和伦敦学派理论,然后探讨了两个学派之间的异同,以使大家对这两个学派有更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893.
894.
895.
西方媒介效果研究的发展在不同的研究范式和研究视野下,可以勾画出截然不同的历史线条。在经验学派的研究中,媒介效果研究经历了从"媒介万能论"到"有限效果论",再到"强效果论"的自我反省与轮回发展;在批判学派的研究中,媒介效果研究则表现出理论间与学科间的不断更新与丰富。本文综合麦奎尔(Denis McQuail)、布赖恩特(Jennings Bryant)和汤普森(Susan Thompson),以及柯纳(John Corner)的理论成果与研究理念,将"已建立的历史"与"重新修订的历史"两相结合,以研究范式为主要轴线,将西方媒介效果研究划分为奠基、经验研究一枝独秀、批判研究异军突起和多元发展四个阶段,分别就每个时期的代表性人物、观点、影响,以及占主导地位的研究方法与范式进行历史考察。  相似文献   
896.
20世纪80年代初,维吉尔两千年忌辰之际,大西洋两岸的学者们兴纪念之辞、撰文析述两千载维吉尔研究之总况者不在少数,结集出版的便有多种.其实,在此之前,这样的千年纪念便已经有过一次:20世纪30年代,维吉尔诞辰两千年纪念中,就已经涌现出了不少研究著作.  相似文献   
897.
劳动—工资的弹性以及积累模式的发展问题是博耶解读资本主义调节机制的重要视角。他首先从生产组织的适应性等五个方面对劳动—工资的弹性进行了解读,并进而认为这种"弹性"是否合理的问题并不是一个抽象的问题,而是一个必须跟经验实践语境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加以考虑的问题。当他把劳资关系仅仅理解为劳动与工资之间的关系并把这一关系的双方即劳动与工资割裂开来,分别阐述其所具有的弹性时,其观点的经验主义特性就已经被注定了。以此为基础,博耶对积累模式的特征进行了剖析,并认为在具体的历史过程中,一种新的积累模式的出现,决不是一种自主的过程,而毋宁说是一种盲目的过程,它具有无限的开放性及偶然性。客观地说,博耶的解读思路中缺失一条生产关系的理论线索。他所谈的积累模式与其说是资本积累的模式,还不如说是财富积累的模式,他根本没有看到资本积累与财富积累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898.
仲崇玉 《东方论坛》2008,(3):109-113
中世纪的法人人格观念主要体现于注释法学派与评注法学派的法人理论以及教会法中的法人观点之中。注释法学派与评注法学派的法人理论是在学者对罗马法进行梳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前者拘泥于罗马法文本,基本上是罗马时代法人人格观念的再现,而后者则从当时的社会实践需要出发,对罗马法进行了创造性发挥,展现了法人人格观念的公法意味。教会法的法人观念,特别是教皇英诺森四世的法人人格观念,既是为了解决教会中的实际问题,也是为了强化教会权力,因而体现了拟制说的某些特征。从知识谱系上说,中世纪的法人观念与罗马法法人观念之间有延续,也有断裂,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现代法人人格学说。  相似文献   
899.
王艮,字汝止,号心斋,泰州人(今属江苏省东台县),生于明宪宗成化十九年(1483年),卒于明世宗嘉靖十九年(1541年),是明代一个伟大的平民儒学宗师。王艮成年后师从王阳明,一生不喜著述,存世的语录、诗文、杂著总共不到1.4万字,这在宋、明思想  相似文献   
900.
对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兰克福学派对西方文化工业的理论批判为当代大众文化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并对大众文化的研究产生了日益深远的影响。但是 ,由于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存在的局限性 ,需要对其再认识 ,以推动当代大众文化理论的研究和发展。本文重点阐述了其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对其理论的反思与批判 ,并指出其理论的现实意义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