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31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32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410篇
社会学   24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中国美术史研究将美术史的性质归列到历史学的范畴,其目的在于重构美术历史。美术史研究应以图像为主干,尽力摈弃以文献为主导的研究格局。但在实践中,对图像的解读仍需依凭文献的记载,形成了文献系统与图像系统的既相互契合又相互悖离的二重格局。在"昭君出塞"这一典型个案中,历史记载与故事传承这一文献系统直接诱发了其图像系统的产生与形成,同时图像系统又极力超越文献系统形成的思维定势,产生新的图像系统格局。在中国美术研究视域中,这种文献系统与图像系统的二重关联是一种普遍现象,值得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32.
《庄子》寓言的以文为戏,是对以文为史观念的反拨与颠覆.其丰富奇异的叙事性想像,是对抒情传统主导下的诗人艺术想像的重要补充.其诗入小说的成功实践,是小说史上的创举.《庄子》对我国古代小说及其理论的民族传统和审美特征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3.
韩愈“以文为戏”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以明道"并非韩愈古文理论的核心,有意"明道"之作也并非韩愈作品中的精华,过分强调韩愈散文的"明道"作用,无异于买椟还珠.与此相反,"以文为戏"更能体现韩愈文学创作的独特性.韩愈"文以明道"说在理论上并无多少创见,但韩愈对"以文为戏"的理论阐述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却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建立在认识文学自身价值的基础上,视文学的审美追求超过直接的功利目的,因而更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34.
角抵戏是汉代兴起的一种戏剧样式,<东海黄公>是汉代角抵戏的代表性剧目.该文考察了该剧目出现的社会历史原因及其嘲讽方士巫师的喜剧内涵,指出它实际上是对汉武帝时期迷信方士巫师行为的反讽;该文还探讨黄公禹步"怪三步"的来由,以及作为古老的泛宗教文化形态的咒语"粤祝"产生的地域背景与历史渊源,附论咒语在现代社会存在的某种合理性.  相似文献   
35.
阳戏"三圣"指川主、土主、药王,他们是阳戏类型的标志。清吉镇宅、降福还愿是阳戏"三圣"信仰的宗旨。"三圣"由世间"人"向天上"神"的演化过程,浸润神秘性,并呈多样化的特点。文章采用文献阅读和田野调查结合的方法,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6.
“不开宗派不为师”,是钱钟书和马一浮两位学术大师共同的学术态度,虽然具体缘由不尽相同,但都植根于中国古代“为己之学”的传统。  相似文献   
37.
版画《戏》     
李小敏,1978年生于广州。2006年广州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教于广州大学美术学院数码媒体艺术系,主要研究图形艺术和多媒体制作。  相似文献   
38.
能者勿戏恶     
张前 《可乐》2010,(5):15-15
蛇的天敌是鹰。有一条蛇决定向鹰挑战,为家族报仇雪恨。 蛇不会像鹰那样飞翔,也不会像羚羊那样奔跑,只好苦练喷射毒液的本领。经过几年练习,它自信毒液的喷射已经达到百发百中的水平。  相似文献   
39.
邓仕刚  李强 《新天地》2011,(11):76-76
《咏怀古迹》是一组七言律诗,一共有五首,此为第三首,是杜甫离开夔州东下、途经荆州府归州(今湖北秭归)东北四十里的昭君村时所作。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选入了此诗。《唐宋诗醇》评价这首诗说:“咏明妃者,此为第一。”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说:“咏昭君诗,此为绝唱。”我认为,后人对此诗评价之所以这么高,主要是诗圣把明妃这个形象写绝了,把对比这种表现手法用绝了,对比其他写昭君的诗词来说,也就高下立判了。  相似文献   
40.
舞剧成功与否,角色塑造是关键,成功的舞剧角色表观了人们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等深层精神世界,展示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表达舞蹈创作者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演员在舞剧中的角色塑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得的,而是要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日积月累,除了在技能上刻苦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艺术素质以外,还要时时不忘扎根于生活之中,从生活这个大课堂里不断获得丰富多彩的感性知识,并努力在艺术实践中发展对生活的表达能力.正所谓,"欲成舞蹈家,功夫在舞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