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3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29篇
管理学   149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54篇
人才学   45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1174篇
理论方法论   146篇
综合类   2577篇
社会学   156篇
统计学   1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218篇
  2012年   290篇
  2011年   297篇
  2010年   307篇
  2009年   319篇
  2008年   373篇
  2007年   347篇
  2006年   234篇
  2005年   213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传统教育资源的现代转化——晚清书院嬗变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教育资源为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不断变革并融入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之中 ,从而促进了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晚清书院的嬗变即充分展现了这一历史理性。在社会转型和自身日益衰败的双重作用下 ,晚清书院历经复归书院传统的努力、新质书院的建立和改书院为学堂三个相互交织的嬗变过程 ,走完了现代转化之路。这对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并由此与现代教育建立了无法割断的联系。  相似文献   
32.
本文通过对否定性比较级四种结构的分析、归纳 ,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 ,运用大量的例句 ,着重解释了文中四种结构的意义、特点以及在句子中的不同用法  相似文献   
33.
基于增辟一个本体论角度以研究汉语词汇及其发展规律的主张 ,从本体论角度对名词“时”的形成过程、词义引申、派生词系的基本动力和内在规律进行考察 ,认为中华先民立足农耕生活的实际 ,反思和筹划自己的生存方式、追求生存方式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并使之获得语言“意义”的标记 ,是名词“时”形成发展的基本动力和根本规律 ,它可以解释“时”的一切词汇现象。  相似文献   
34.
新时期外来词的几种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大发展,近20年来外来词误的引进在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引进形式、内容、频率以及来源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35.
反讽叙事在萧红的小说中是进行国民性批判的主要叙事策略,这种对反讽的自觉运用使作者以一种更具审美性的方式含蓄而诗意地表现国民性批判的意图,同时也是萧红小说语言诗化特点形成的原因之一。反讽机制的运用使萧红的小说叙事实现了对现实世界和人性世界的深层揭示和哲学反思。  相似文献   
36.
湖南绅士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具典型意义的特殊社会群体,其崛起特殊,构成复杂,分化缓慢,涉足范围广阔,社会影响深远.这个社会群体不仅直接影响着近代湖南的政局和乡土社会的变迁,而且不断地瓦解着晚清的国家政权,影响着清政府各种制度的变革.  相似文献   
37.
张謇和袁昶是晚清史上的两位名臣。自1880年两人初识到1900年袁昶被杀的20年间,他们合作共事,对晚清政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的言论和主张既影响了东南督抚,又影响了朝廷中枢,在变数不定的晚清政局中他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们相知相交、合作共事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38.
汉学与宋学之争是清代特有的学术现象。在晚清,随着宋学的"复兴"改变了以前汉宋对峙的格局,出现了有利于宋学的变化。方东树等一派宋学家挺身而辟汉学,汉宋之争再起硝烟。然而,晚清的汉宋之争没有演化成旷日持久的对垒,最终被调和汉宋的潮流所取代。从"鼎峙"到"合流",是汉宋学之离合交融在晚清经历的轨迹。  相似文献   
39.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者之一伊里布(1772——1843年),本是满洲镶黄旗人,鸦片战争爆发后他作为朝廷钦差与时任两江总督和英国人谈判订约,因此一直为世人所唾骂。  相似文献   
40.
晚明时期的文化变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重要的本土文化资源。这一变动的核心是晚明士人自我意识的转变和文化人格的转型。晚明士人自我意识转变和文化人格转型的社会基础是明中叶之后日益高涨的市民文化运动 ,其思想基础是阳明心学的崛起。晚明士人的文化人格突出表现为“狂”、“隐”两种类型。它为当时的文化变革所注入的资源是个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