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31篇
  免费   313篇
  国内免费   51篇
管理学   529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179篇
人才学   61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2145篇
理论方法论   429篇
综合类   4391篇
社会学   286篇
统计学   5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352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224篇
  2014年   327篇
  2013年   343篇
  2012年   478篇
  2011年   562篇
  2010年   603篇
  2009年   499篇
  2008年   622篇
  2007年   457篇
  2006年   379篇
  2005年   396篇
  2004年   403篇
  2003年   425篇
  2002年   319篇
  2001年   352篇
  2000年   272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本文通过收集历史文献资料,运用统计方法,以福州为例,研究近代开埠与地域精英群体兴起的关系,指出近代福州精英群体活跃于国内政界、军界、学界,在诸多重大历史事件中扮演关键角色,并呈现人才集聚的特征。近代福州精英群体的形成,除得益于传统文脉的延续外,与近代开埠有极大关系。都市的繁华,外国势力的深入,市民力量的兴起,商埠贸易的频繁,使近代福州人口流动性增强,民众受教育机会增多。信息来源渠道的拓宽,多元文化的相互交融,因此能得风气之先,涌现大批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2.
与民国初期相比,福建清末"新政"中成立的官方经济管理机构在职能发挥上更为自觉,民间经济组织成立的数量也更多,近代工商业发展速度更快,说明了辛亥革命之后福建近代经济的发展速度要远慢于清末,且在全国的比重日趋下降,这既得因于民国成立后福建地方政治分裂,也与福建缺乏大型近代企业的示范作用与大额资金扶持,沿海地区对内陆的辐射带动力不够等先天条件不足相关。  相似文献   
13.
研究以固体酸SnCl4 ·5H2 O/C催化合成乙酸异戊酯 ,确定了酯化优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 ,异戊醇用量为 0 .16mol,醇酸摩尔比为 1∶1.3情况下 ,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质量的 2 .0 %~ 2 .5 %,带水剂苯 13ml,反应时间 12 0min ,反应温度为 10 2~ 116℃ ,酯化率可达 97.2 2 %。  相似文献   
14.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体制改是核心,培养人才是根本目的.为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改革陈旧的教育内容和不合理的课程体系,改进单一的教学方法和落后的教学手段,以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对会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对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十分重视 ,但对近代中国的平等条约却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 1871年签订的《中日修好条规》是由中日双方自愿商定 ,权利义务对等 ,明确规定互不侵犯领土 ,互不干涉内政的平等条约。《中日修好条规》不仅是中日关系史上的第一个条约 ,而且也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平等的建交条约。《中日修好条规》昭示后人 :对外平等交往是历史的必然和发展的前提 ;强权和武力解决不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问题 ;强大的国力及和平诚信的理念比条约的平等性更重要  相似文献   
16.
从上海辐射的角度考察苏南地区思想观念嬗变的主要原因 ,有经济基础、文化教育和科学知识三个方面。上海买办地位的转变 ,说明经济基础在观念变迁中的重要作用 ,由此导致上海和苏南地区人们的思想观念向重商重利转变。随着近代教育在上海成为时尚 ,苏南地区的近代教育也日渐兴起 ,新式学堂具有重视传播科学知识和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塑造民族精神、宣传男女平等等特征 ,有助于苏南地区思想观念的变革。上海开埠后 ,介绍西方科学知识的书籍首先从这一窗口流向内地 ,苏南地区作为桥头堡而得其先 ,在译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是一个历史性的老课题。纵观历史 ,世界上近代政党的出现是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所决定的 ;近代社会的发展及各国国情的差别 ,决定了不同时代世界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类型的不同。中国共产党也有自己的建党模式 ,这种模式必须随中国社会的转型而修正。今天的中国已开始步入工业———信息社会 ,所以今天中国共产党又必须严肃思考和切实解决党建模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整合中西文化冲突的价值选择模式及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文化变迁的过程 ,在一定意义上表现为中西文化的冲突与整合的过程。为整合中西文化冲突 ,近代中国先后采取了文化传统主义、文化折中主义、文化虚无主义与文化综合创新等价值选择模式。近代文化整合的经验教训启示我们 ,在新时期文化建设问题上 ,必须正确处理文化的一元与多元、整体性与可分性、时代性与民族性的关系 ,坚持走综合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9.
《礼记·乐记》作于公孙尼之说辨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记·乐记》是一份集中体现先秦儒家音乐思想与礼教思想的重要文献。过去,人们一直以为它的作者是孔子的再传弟子公孙尼。本文通过分析考证,以可靠的文献资料为依据,否定了这种错误的观点。澄清《乐记》的作者问题,对于我们准确理解《乐记》以至整部《礼记》的编纂性质,从而正确而有效地发挥其文献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欧洲近代国际社会的形成与欧洲中世纪后期以来的几次重大社会变革有直接关系。文艺复兴运动创立并完善了主权国家观念和近代国际社会所需要的国家间的共同价值观 ,瓦解了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统治下的旧欧洲。在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下 ,欧洲旧的基督教共同体的统一性多样性内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欧洲近代国际社会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