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10篇
  免费   722篇
  国内免费   217篇
管理学   7225篇
劳动科学   707篇
民族学   641篇
人才学   1669篇
人口学   214篇
丛书文集   6550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1989篇
综合类   17139篇
社会学   4348篇
统计学   1466篇
  2024年   224篇
  2023年   807篇
  2022年   434篇
  2021年   765篇
  2020年   790篇
  2019年   806篇
  2018年   314篇
  2017年   709篇
  2016年   934篇
  2015年   1566篇
  2014年   3260篇
  2013年   2711篇
  2012年   3038篇
  2011年   3427篇
  2010年   2842篇
  2009年   3343篇
  2008年   3494篇
  2007年   2294篇
  2006年   1762篇
  2005年   1676篇
  2004年   1436篇
  2003年   1449篇
  2002年   1097篇
  2001年   955篇
  2000年   693篇
  1999年   369篇
  1998年   176篇
  1997年   138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国内外学术界所关注的18世纪中西经济大分流的重要根源之一,在于此前发生的中西金融大分流.13世纪,当面临相同的财政压力时,无论是南宋政府超发的"会子",还是威尼斯政府发行的债券,理论上都是国家向社会发行的信用凭证,本质上均是国家信用的资本化.以国家信用的逻辑而言,南宋纸币体系极易崩溃的根源是国家信用不足,而威尼斯公债体制的稳定运行得益于国家信用之完善.两者之间国家信用的差异更是影响了后来的中西金融大分流,其主要的历史表现就是,英国在国家信用确立并强化的同时率先完成了金融革命,而明清时期的中国在国家信用依然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注定无法内生出金融革命.由此可见,公债体制或纸币体系只是通往金融革命的不同路径,根本驱动国家实现金融革命与崛起的是保障公债体制或纸币体系稳定运行的国家信用.这一点,对于今天中国经济的发展启示重大.  相似文献   
22.
当前,对鄂豫皖苏区主要侧重于法制、军事以及政治(包括大别山精神)、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很少研究干部思政教育,也没有进行系统梳理。本文以鄂豫皖苏区为出发点,主要侧重干部思政教育这一方面,对相关经验加以总结,以从严治党为研究背景,全面论述了干部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3.
长期以来,经济学理论总是笼罩在西方中心论的西方主流经济学话语体系下,既不能解释真实世界变化,也无力为乏力的世界经济开出药方。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经济增长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而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却无法解释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总结中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功的经验,就在于不受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影响,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实践的成功已经打破了西方中心论的"神话",但尚未形成一套系统的、完整的、严谨的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因此,构建中国经济学话语体系是系统化总结中国发展经验的内在理论诉求。基于此,本文在厘清西方经济学话语特征基础上,提出中国经济学话语体系建设要突出国家主体性、阐释好中国道路、服务于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24.
25.
随着政府采购的深入发展,政府采购信用体系逐渐出现政府采购信誉减损、信用信息开放和共享程度较低、信用信息的安全威胁增加、信用监管效果不佳以及失信惩戒政策执行遭遇阻塞等问题。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政府采购信用体系建设中有利于提供安全的信息环境、有利于多主体参与、有助于多中心协同、能促进信用监管多元化。区块链技术在政府采购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应用路径:以区块链思维重新架构政府采购信用体系的信用管理基础;以“去中心化”的信任机制完善信用信息公开与共享平台;以分布式账本结构打造多主体监管参与机制;以智能合约机制实现信用评估智能化。  相似文献   
26.
27.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将中国公共卫生与医疗体系隐藏的裂痕置于公众的视野当中。为有效弥合二者裂痕,推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法制化、常态化建设,论文首先从历史回顾的视角出发,运用比较分析的范式,对国内外公共卫生体系的历史沿革、现状进行对比,总结中国卫生系统发展过程中的内生性缺陷。在此基础上,以政府重治疗轻预防的逻辑价值判断为依据,对造成公共卫生与医疗体系裂痕的原因及影响进行深层次分析,从资源配置失衡、人才流失、公众健康素养淡化等方面对二者裂痕进行论述。最后,从"大卫生改革"的角度,从资源配置再平衡、人才结构优化和整体机制完善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8.
29.
30.
中国应急管理结构变化及其理论概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系统思维的意义上,中国应急管理实践存在着社会变迁、治理转型、政府架构、政策体系、运行机制五个维度的内在结构。以2003年"非典"疫情至2013年"芦山地震"十年间的重大灾害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案例研究,讨论中国应急管理在这五个尺度上的结构变化。总体来看,中国应急管理结构固化与结构演进并存,目前以结构固化为主,但也存在推动结构演进的动力。通过归纳逻辑和类比方式,可以对中国应急管理的结构固化进行理论概化,提出"彗星"结构与"彗尾"效应,形成关于中国应急管理结构变化的理论命题。中国应急管理脱离结构单独推进是陷入目前发展困境的根本原因,因此,中国应急管理的发展需要回归结构,顺势而为,推动应急管理的结构演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