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0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26篇
综合类   115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孟祥海 《可乐》2010,(4):29-29
汪曾祺当年考西南联大,是为了潇洒地生活,因为他听说西南联大学风很自由,学生上课、考试都很随便,可以吊儿郎当地学习。汪曾祺的这种个性,在西南联大的老师跟里,有的吃得开,有的不太吃得开。教宋诗的朱自清,一向对学生要求严格。  相似文献   
32.
在现代学术意义上的中国文学批评学科建立过程中,一直面临着如何处理西方文学理论与中国诗文评传统的关系问题。这种关系,朱自清称之为"借镜西方"与"本来面目"的关系。朱自清主张借鉴西方文学理论清理中国传统的诗文评,认清其理论性质,梳理其理论系统,但也认为,在借鉴西方的同时,应该不忘中国文学批评的本来面目,要还原中国文学批评的理论问题、范畴及其历史脉络,用中国的理论间架来论述中国文学批评,而不用西方间架。他的《诗言志辨》等著作正体现了借鉴西方与本来面目的统一。  相似文献   
33.
常琳 《源流》2011,(3):60-61
作者:赵俪生高昭一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年9月内容简介本书是赵俪生《篱槿堂自叙》、高昭一《回首忆当年》两书的合辑。《篱槿堂自叙》曾公开出版过,好评如潮,这次新版,增补了三分之一多的内容,读者可以看到一  相似文献   
34.
莲之心语     
我是一朵莲花,徐徐的晚风拂来,吹皱了脚下一池春水,望着那粼粼的柔波,那尘封已久的往事,又一次在心底泛起……(用一朵莲花的视角入题,新颖夺目)  相似文献   
35.
朱自清散文隽永清新,诗意充盈,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女性意象的恰当运用。坚持散文“意在表现自己”的朱自清借助女性意象,表达了他的自尊、自重、自强、自爱的人格操守和内敛、中和、清纯、高洁的审美志趣。朱自清对女性意象的钟爱,一是其文化心理中的传统女性化审美意识的自发流露,一是以娇美容姿否定丑恶世态、用娴静温馨对抗孤独灭绝的自觉追求,是二者相互交织的必然结果。正是朱自清对女性意象的自觉追求,彰显了他矢志不渝的“狷者”人格,并对现代知识分子身份意识的确立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6.
朱自清少年时期的教育、环境以及家庭等方面,可以清晰地看出他的思想人格成长与历史文化名城扬州的精神联系,及由此生成其“扬州情结”;关于扬州题材的散文,证明朱自清内心的疼痛是其创作的内驱力,舍此,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将缺少一位无可替代的美文大家。  相似文献   
37.
朱自清先生的人物特写散文历来未能引起研究界的足够重视.其实,在这组写人散文里,作家以精练素朴的语言文字,浓郁而独特的抒情方式塑造出了一组鲜明的人物形象,回答了散文中如何写人的重要命题,实属是不应被遗忘的珍珠.  相似文献   
38.
明喻是一种最基本的、最常用的修辞方法。随着现代隐喻学的兴起和发展,明喻的研究备受冷落。同理,明喻翻译的有关研究也远远重视不够。研究采取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选取朱自清五篇代表性散文中的明喻作为研究对象,从明喻的结构、功能和类型三个层面探讨明喻的翻译策略,结果表明,明喻在结构上越典型,在句中起后置修饰语的功能,且语义类比项之间的分离程度越高,直译策略或者保留原文意象的方法就越多,反之则翻译方法越多样。本研究旨在阐明明喻特征与翻译策略之间的关系,为如何在翻译实践中进行修辞翻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9.
中国文学批评经由了从"诗文评"到批评史的发展,郭绍虞、罗根泽、朱东润是这一现代"纵向"研究的奠基者;而朱自清、傅庚生、方孝岳所作的是"横向"的研究,<朱自清中国文学批评研究讲义>为学科的建设提供了理论范式,贡献尤大.因历史际遇不同,"横向"三家在文学批评研究上的学术影响不及"纵向"三家,但他们中国化、世界化的学术观念,比较文学批评学的思想与实践,已在半个多世纪后得到回应,新世纪的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也将在纵、横双向演进中取得进步.  相似文献   
40.
访扬州朱自清故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花三月下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古代诗人墨客留下许多赞美扬州的诗文。扬州是一座拥有2500多年历史、极富文化底蕴的古城,它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典雅的风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