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63篇
  免费   1104篇
  国内免费   245篇
管理学   6740篇
劳动科学   267篇
民族学   613篇
人才学   990篇
人口学   395篇
丛书文集   9061篇
理论方法论   1815篇
综合类   20046篇
社会学   2458篇
统计学   2327篇
  2024年   167篇
  2023年   526篇
  2022年   341篇
  2021年   703篇
  2020年   827篇
  2019年   779篇
  2018年   428篇
  2017年   786篇
  2016年   1040篇
  2015年   1560篇
  2014年   2823篇
  2013年   2344篇
  2012年   2769篇
  2011年   2933篇
  2010年   2866篇
  2009年   3090篇
  2008年   3573篇
  2007年   2599篇
  2006年   1991篇
  2005年   2112篇
  2004年   2136篇
  2003年   2047篇
  2002年   1654篇
  2001年   1490篇
  2000年   1228篇
  1999年   543篇
  1998年   334篇
  1997年   248篇
  1996年   191篇
  1995年   129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53.
"学无止境",是我毕生的座右铭。我在求学、教学和治学的历程中,有过广泛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改变自己的爱好。但是有三件事,一直坚持至今。就是走路、读书和写作。我在60岁时写过一篇文章,题目为《行万里路,读千册书,写百篇文》,概括了我前半生的历程。万、千、百,是精确的数字。细算起来,我在60岁时,已经走过万里路,读过千本书,写过百篇文。但是万、千、百,也是近似、模糊的概念,说明大到一定的数  相似文献   
54.
青年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对青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其重要性已基本形成了共识,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也都取得了进展。本文旨在深入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源,理清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发展历程与目标定位,从而为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筑牢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5.
以深南电与国际投行对赌原油价格的ACCUMULATOR合约为典型案例,通过对此复杂的结构期权重新进行分解和组合,构造出能用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计算的新期权组合,并具体给出ACCUMULATOR的一种风险定量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6.
黔东南州是旅游资源大州,拥有众多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民族文化、人文景观等资源优势。在倡导发展旅游经济的时代,如何在较短时间内提升旅游经济的规模和效益,文章盘点了黔东南州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布局,分析了当前旅游经济的制约因素,并围绕调整旅游产品结构、强化乡村体验、重视循环经济、打造高端旅游、发挥"非遗"价值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为促进黔东南旅游产品特色化发展阐述了见解和主张。  相似文献   
57.
58.
李惠敏 《生存》2020,(7):0166-016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育部门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也开始有意识的构建高效课堂,同时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探究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具体构建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
60.
崔先生认为,儒学的理论结构包括心性的、社会的、超越的三个理论层面,与之相应的有"仁""礼""命"三个基本范畴。社会的理论层面的"礼"从形式上来说是指礼仪,从实质上来说是指伦理关系的等级差序原则和道德情感等精神内涵,从功能上来说是个人的行为规范和治国工具。心性的理论层面的"仁"是儒学道德观念系统的基础,表现为仁义礼智信的德性和忠孝信义的德行,其根源在于人性本善,人们只有通过道德修养才能不断提升道德境界、完善人格。超越的理论层面的"命"是内化于人的道德本性中的可以被人认知的、体验的对象,它是在生命源头处偶然相值而形成的气禀,注定了人生的必然遭际,不是某种外在超越的既定"安排",因此,儒学回应命的基本态度是不因超越的命运之必然而改变自己所应有的道德实践原则、方向和努力。遵循物理科学地生活,遵循伦理道德地生活,在人生实践中追求完美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