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7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75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115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卖场(英文)     
As the 2008 Beijing Olympics just finished and the Paralympics draw near,many people——both in China and overseas——are eager to purchase officially licensed Olympics merchandise.There are more than 5,000 items,under 13 categories,of officially licensed Games' merchandise;for example,apparel and accessories,precious and non-precious metal products,badges,stationery,suitcases and bags,toys, crafts,clothes,caps,porcelain items,silk products,umbrellas, spectacles,and home textiles.  相似文献   
12.
老子道家以其对宇宙人生的独特思考和富有魅力的人生哲学而得以绵延不绝并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效法自然以实现人生超越的思想是道教全部理论和实践的哲学基础及最根本的指导思想.事实上,魏晋玄学以后,道家之学主要地就是通过道教而得以延续并发展的。道教利用并神化老子和老子之道,其渲染的“老子化胡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道教与佛教关系的复杂性及其对道教发展的影响,也表现出了中外文化交流中传统文化的一种心态,它的最早提出,具有将外来佛教纳入华夏文化系统之中的意义,这与华夏民族历史地形成的自我中心论和大一统观及其在文化观上的表现——华夏文化正统论有关。  相似文献   
13.
柳永作为侧艳俚俗的才子沉沦于风月场中,虽无缘仕途功名,却成就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他创作的慢词扩大了词的体制,增加了词的内涵,也提高了词的表现力。他抒写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把真情给了处于社会最下层的女性。  相似文献   
14.
神秘主义者通过自身非理性、神秘的感性经验来证明上帝的存在。基督教异教诺斯替教、犹太神秘教派喀巴拉及伊斯兰教中的神秘主义派别苏菲教派对博尔赫斯小说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加之博尔赫斯本人善于运用玄幻的方式来建构自己特殊的小说形式,其作品映射出神秘主义的芬芳与温静。  相似文献   
15.
当代黑社会性质组织和传统秘密社会是出现于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两类社会问题,二者之间尽管有着组织上的非公开性、文化上的反正统性、价值取向上的反政府性等相似之处.但在产生的背景、来自正统社会的反应、社会性质等方面却有着明显的区别,决不能随意将二者相提并论,甚至混为一谈。对当代黑社会性质组织必须除恶务尽。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一书中,徐复观把以孔孟为中心的儒家视为中国正统人性论的主要构造者,由此决定了他对中国文化之基本性格的理解和规定。通过解读此书,将会有助于深刻理解和把握徐复观的“心的文化”和消解形而上学的新儒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伊公是个广受宁化县河龙乡53个聚落祭拜的神明,它的信仰曾一度扩大到长汀县以及江西省石城县等地.本文以伊公信仰为分析对象,利用地方志、族谱、清朝的碑文以及田野调查资料探讨民间信仰的正统化与地方化问题.认为从伊公信仰的缘起可印证在宋代民间信仰的正统化与地方化是同步的;伊公信仰的扩大受到了官方的推动、经济交往的延伸、姻亲关系的牵引、宗族迁移的播散以及抚慰乡民焦虑心理的需要所影响,它的扩大过程同时也是它与当地社会的环境、经济、民俗文化及民众心理相结合,即地方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作为观念上层建筑,朝鲜王朝对清观影响着朝鲜的对外政策、文化交流,更影响着清鲜关系的发展变化。从正统意识出发,朝鲜君臣展开讨论意欲否定清朝的正统地位并有尊周思明的种种举动;从民族意识出发,对“夷狄”建立起来的政权充满诋毁与诅咒;从复仇意识出发,朝鲜君臣期待机会策划北伐。  相似文献   
19.
论金代文学中所表现的“中国”意识和华夏正统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金对峙时期,双方都以华夏正统自居。南宋一方,由于遭到金的侵略,退处半壁江山,因而爱国主义高涨。而在金朝内部,伴随着整体性汉化的趋势,同时因为证明其统治中原地区合法性的需要,也产生了“中国”意识和华夏正统观念。这种思想意识在金代文学中有着系统而鲜明的表现。金代文学表现“中国”意识和华夏正统观念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熙宗、海陵二朝,汉化的开展与政治统治的需要催生了华夏正统意识,这种意识一产生,便在诗文作品中有所表现;二、世宗、章宗二朝,汉化的完成和“文治”盛世的出现,使得华夏正统意识空前高涨,甚至出现了自居华夏正统而视南宋为“蛮”、“夷”的极端思想,这些思想意识在当时的代表性作家那里有鲜明的反映;三、卫绍王、宣宗、熙宗三朝,由于中原地区受蒙古、南宋的双向进攻,金人的“中国”意识和华夏正统观念不弱反强,在亡国之际大放光芒。这种光芒投射到了元好问等一批金末文学家的反映沧桑之变的作品里,而元好问编纂《中州集》更表明金人的这种思想意识已经得以升华。这种思想意识最终为南宋遗民所认同。  相似文献   
20.
唐燮军 《河北学刊》2002,22(3):127-131
南朝时期是整个编年史发展进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历史阶段。其时编年史作风起云涌,编年史体不断完善,编年史家的史学思想在承继前人基础上更趋丰富。诸如此者,不仅进一步巩固了编年与纪传二体角力争先、并行于世的格局,而且对后世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